•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客户动态

用市场手段推进新城建设激活县域经济岑巩新县城发展快人气旺

浏览:1264次    时间: 2008-06-23

一位江西客商到岑巩县城投宿时,寻找了县城内的10多家宾馆,均被告知已经没有床位。“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人气如此之旺!”这位好不容易才找到住处的江西人感慨。

  “这种情况在搬迁前想也不敢想。”说起搬迁带来的巨大变化,岑巩县城内一家旅馆的经营者说:“过去在老县城,不要说有外省客商来,县城里一年到头连陌生面孔也难得见到几个。”

  谈及岑巩县城搬迁前后的巨大变化,兴奋的显然不止旅馆经营者。县建设局局长胡德银向记者介绍新县城的发展时一脸的自豪:眼下,新县城已完成建设用地近5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用地20多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4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达4.2亿元,城区人口超过1.6万人。新兴大道、舞水路、朝阳路、万福路、大园路等“五纵三横”道路主骨架已成雏形,城区水、电、路、通信、办公住宅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岑巩旧县城地处思阳镇龙江村,古称思州。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既不挨铁路,又不沿国道的旧县城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受地理条件限制,旧县城在搬迁前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而且还因处于峡谷地带,经常遭遇洪水袭击。因此,有人曾形象地将交通不便、地势偏僻的岑巩旧县城称为“黔东南州的盲肠”。规模偏小、无区位优势的旧县城,难以发挥对县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

  “如果没有积极主动、自力更生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岑巩新县城良好的发展局面。”岑巩县委书记李程认为,新县城的迁建完全是抢抓机遇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岑巩县就着手酝酿县城搬迁事宜。以1993年在思阳镇新兴村建立“新兴———羊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开端,岑巩拉开了县城南移新兴的帷幕。新兴地处镇远、岑巩、玉屏三县交界处,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320国道及凯(里)、玉(屏)高速公路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县城搬迁的理想之地。2001年2月,岑巩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时机,成功地将县城从龙江搬迁至新兴。

  虽然搬迁县城早是人心所向,但对岑巩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难度可想而知。1999年,该县编制的《新兴城市总体规划》经省里批复同意后,省里要求岑巩县自筹资金进行县城搬迁。岑巩县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全县财政年收入仅1000多万元,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都很困难,巨额的搬迁费用无疑成了压在岑巩全县人民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在县城搬迁中,广大干部职工是作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的!”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郭孑鸿回想起搬迁时的情景时,依然动情不已。为筹措搬迁资金,全县干部职工自愿从微薄的津贴中每月扣除52元的“三费”补助。在新县城建设中遇到资金困难,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资。在修建新县城的“上桥”大桥时,资金存在巨大缺口,在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带头下,广大干部职工平均每人捐款50元以上。

  “新县城的繁荣是靠县里的干部职工负债带动起来的。”郭孑鸿告诉记者,县城搬至新兴后,刚在旧县城参加住房改革的干部职工,也纷纷来到新县城建房购房。据了解,目前在岑巩新县城内居住的干部中,90%以上的都办理了住房贷款。仅农行县支行在新县城发放的干部职工住房贷款就达1亿多元。

  在积极争取省、州资金支持的同时,岑巩县还通过银行贷款、土地置换、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新县城建设。县城搬迁为岑巩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新平台,县域经济发展能量立即得以释放。如今,全县工业、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招商引资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自1998年以来,先后有14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岑巩,餐饮、娱乐、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产业也相继兴起,县财政总收入已达4200万元,较搬迁前增长了3倍。目前,前来岑巩县投资的外地房地产企业已有4家,镇远、三穗、玉屏等周边地区的居民也纷纷前来岑巩买房、经商。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