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我国经历了30年的发展过程,衍生出许多开发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基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景观资源等,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促进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迅速增长。据测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60个。

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中,实现了“农业+”多业态展。“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催生了创意农业、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
要想进军8000亿乡村游市场,未来项目必须升级。
思路升级
经营思路上,想法单一。
目前,小探马接触到许多项目都把乡村旅游做成了单一的农家乐和单纯的景区,而在休闲度假时代,乡村旅游不再是一个旅游的概念,而是“旅游+”的概念,打破传统的产品思维,为客群设计不同的体验场景,进行优化。
项目规模上,也不能一味的都做成大而全的项目。
大项目多了,势必会让一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过度投资的背后就是重复投资,重复投资的背后就是同质竞争,同质竞争必然带来行业的受损。
有些政府领导急于做出成绩,习惯在行政主导下引进大项目,这样的做法,在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发展时期的条件下,很多地区的旅游目的地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应该考虑项目的多样化,充分做到农旅融合,小而精、小而美的标杆也应该多竖一些典型,比如:北京意大利农场的鲜果加工,三生万物的精品亲子民宿等经营思路偶读值得深入思考。

经营周期上,可以打破淡旺季的限制。
比如策划文化节庆活动,不仅可以为乡村旅游的线路串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节点,还能丰富乡村旅游的品牌体系。
模式升级
乡村旅游项目里,大多都是农旅融合的产物,其模式升级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多植入和升级一些项目。不仅理念上要更新、项目上也不落后。
比如,以田园农业旅游为主的模式,除了在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务农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亲子体验项目,就丰富了项目原本的体验深度和形式。
同时利用航天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也可以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服务设施升级
乡村旅游设施是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载体,游客出行对设施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本咱们能想到的都在其中了。比如:餐饮设施、住宿设施、基本接待设施、配套设施、环境卫生、安全防范、服务质量、从业人员技能等方方面面,也是留住游客,实现二次消费的关键。
举几个例子:
在去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途中,最让人抓狂的就是交通出行的问题,停车场不足、指引不清晰、周边风景糟糕,索性半途就返回去了。
乡村环卫设施包括村落内部的污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供水、供电、通讯网络、ATM机、救护系统等设施。这些设施是乡村旅游便利性的保证,每一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下降。
其中最让人不满的环节就是厕所的问题,除了配备充足的垃圾桶、厕所等基础设施,彻底扭转乡村旅游带给人们的“脏乱差”的印象。
还可以这样,比如:考虑离停车场近(20-30米)必须有厕所,厕所要想没有异味(可以外围种些桂花),要想看着好看,再外加精致的布景。

游客接待能力常常成为限制乡村旅游业的因素,尤其是旅客住宿,游客高峰期经常一床难求。乡村旅游地在满足游客对住宿设施数量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质量的要求。
可以开发度假型乡村酒店、乡村客栈、休闲农庄、乡村会所、乡村度假公寓、原生态乡村民居以及森林小木屋等,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乡村旅游住宿体系。
比如:三生万物的四季民宿,之前就是一个贴满了劣质瓷砖,满是尘土的破房子,改建成民宿后最高卖到630元一晚。

△
这是改建前的样子

△
改建后的四季民宿,每个房间后边一个独立院落,种植一种菜,充分的接触自然。
小结
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兼顾有物质生产和精神层面的休闲活动,未来的乡村,不仅是农村人守望的美丽家园,也是城市人向往的奢侈品,而投资乡村旅游,也要结合地方本土特色和资金实力进行开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