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出,2020年,我国将结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结评估经验,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海南热带雨林、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南山、普达措10个国家公园试点,总面积22.29万平方公里,涉及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2个省份。
研究国家公园对中国的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的落地方式、旅游发展方式具有脱胎换骨改变的作用。如果想在最好最热的地方做技术含量最全最高的旅游,一定要了解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体制。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等体制试点区依托国家林草局相关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挂牌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实现了跨省区的统一管理,同时与有关省分别成立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试点工作。浙江、福建、海南、青海等省成立了省级直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管理事权,其他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我国目前已建立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000处,约占国土面积的1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旧的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和突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目的,一是在管理体制上打破按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的“九龙治水”局面,实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二是逐步改革按照资源类型分类设置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做法,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使交叉重叠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国家公园以社区协调发展制度为依托,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试图解决生态保护和原住居民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公园划定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时要考虑当地百姓的生存权利和长远发展利益。如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就将现有各类保护地管护岗位统一归并为11993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吸纳社区居民就业,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替代产业。
在保护的基础上,还应发挥国家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等功能。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都以资源保护与游憩体验为两大基本管理目标(NPS Policy,VERP),但是因为中国生态环境在工业化思维下遭到过度严重的破坏,国家公园由地方政府管理并依赖门票经济造成过度旅游开发,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的游憩供给又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的国家公园必然选择保护第一、利用第二。
我国国家公园相关文件多次明确了国家公园里面及周边可以发展游憩功能,这是对公共资产提供美好生活(异地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和政府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