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旅部最新通报,在今年的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文旅部要求,各级文旅部门要抓好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严把A级旅游景区入口关。
自今年7月底文旅部对乔家大院等7家质量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5A级景区予以处理后,各省区市纷纷启动复核检查工作,“被摘牌”的恐惧在A级景区中持续蔓延。执惠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17个省市相继公布A级景区复核结果,被摘牌的4A景区高达29家。其中,河北省力度最巨,一次性取消了23家A级景区质量等级。在过去的三个月,全国各地密集掀起A级景区整改风暴,说其是一场痛下决心的“刮骨疗毒”并不为过。
风暴背后,意味着文旅部正改变“严进宽出”的状态,建立起过程督导机制。未来,“有进有出”“少进多出”或将成为常态,A级景区该如何“守A”,质量又该如何保障?
405家A级景区被取消等级
近期各省市A级景区复核情况
……
一场轰轰烈烈的A级景区整改风暴正在持续上演。
摘牌背后,A级景区怎么了?
随着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A级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A级景区11924个。然而,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速度并不匹配。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全国共有71家4A级景区被摘牌。这些景区被曝光的问题集中于景区卫生差、交通混乱、设施不足、安全隐患、欺客宰客、黄金周交通拥堵等。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全国影响力排在前 50名的5A 级景区,游客们依旧有很多要吐槽的点,比如接待能力差(28%)、配套不完善(26%)、门票或其他服务价格高(23%)和商业化严重(9%)等。
执惠梳理近期各省市公布的A级景区复核结果显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安全管理、资源保护、游览设施、环境卫生、厕所革命、服务能力等方面。
比如河北省在复核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旅游景区存在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安全管理不到位、产品创新相对落后等问题。
贵州省取消册亨岩架布依文化风情园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资格,主要因该景区存在核心吸引物不足、游客服务中心基本功能缺失、景点建设及相关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缓慢、日常管理严重缺失、整体服务接待能力较差等问题。
内蒙古8家A级旅游景区被取消等级,3家A级旅游景区被降低等级,38家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并限期3个月整改。这些景区主要存在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游览设施功能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而在新疆,喀什市大漠绿洲生态园、奇台县壹方阳光景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烃花苑景区、库尔勒市都市春天生态园、克拉玛依市大漠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因服务质量差、管理水平低、设备设施不达标或长期停业等原因,已达不到相应的等级标准,被取消景区等级资质;乌鲁木齐县苜蓿台景区、尼勒克县吉林台亲水游乐区、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旅游景区因管理不到位、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设施设备严重老化、“厕所革命”工作落实不力、景区服务质量下降、长期停业等原因,被严重警告。
江西省的复核结果则显示,这些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意识不够强、导游专业技能和知识有待提高、文化特色不明显、红色文化景区深度挖掘不够,产品单一等等。被摘牌的4家4A级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也涉及管理、服务等方面,主要包括安全责任落实不扎实、环境卫生不合格、旅游交通不达标、游览服务不健全、综合管理不到位等。
此外,也有景区自愿申请取消景区资质。今年9月20日,北京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撤销鸡鸣山景区AA级旅游景区资质。鸡鸣山景区乃自愿申请取消等级,其解释为因景区自身原因,没有能力增设更多有效力量投入到A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建设中。
在各地被处理的A级景区中,除了存在上述共性问题,还有部分景区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丧失文化属性和服务功能。比如被取消5A等级的乔家大院,就存在旅游产品类型单一、过度商业化、景区门票价格高、景区综合管理不规范、资源保护有缺陷等问题,其中门票价格过高和过度商业化问题最为严重,也被游客集中反映和吐槽。
从严重警告到直接摘牌,随着主管部门接连出手整顿,市场也传递出加强景区评级规范管理的信号,A级景区这种“有进有出”的动态化、常态化的退出机制或将成为今后行业管理的基本逻辑。
旅游景区如何“守A”?
旅游景区A级评定是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于这一金字招牌,景区都十分看重,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希望跻身其中,一旦“创A”成功,可以提供强大动力,发展前景广阔。
但“创A”难,“守A”更难。
2015年,山海关景区被摘牌后,5A级景区建立起“有进有出”的循环。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开展了以4A和5A为重点的全国景区整治行动,长沙橘子洲和重庆神龙峡成为山海关之后被摘牌的5A景区,而后者至今未重回5A序列。今年的乔家大院是第四个被摘牌的5A景区。
在被摘牌后,乔家大院陆续进行整改,取缔“四堂一园”主景区中的商铺摊点、占道照相及演出等商业活动,清理渠家大院、地产等景区无关广告。同时,景区实施工作人员专业培训,聘请专家对景区游客中心工作人员、导游讲解、保洁人员进行专题集中培训,规范着装与“微笑服务”,并制定了奖惩措施和岗位制度,强化考核要求。
可见,国家对于景区动态管理的趋严,有利于倒闭景区向高质量服务水准看齐。有了金字招牌,如果不能保持和提高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得不到游客的认可,金字招牌自然面临被撤的风险。
当前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旅游景区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如何增强有效服务供给,保障和提高游客体验度和舒适度。尤其在门票“降价潮”的当下,旅游景区更需勤练内功,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升级迭代场景业态,提升景区人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增强景区曝光度,提升影响力等等。
此外,景区监管还需政府部门及人民大众的常态化监督。面对景区存在的诸多问题,监管部门不仅要处罚,还要有后续调控机制,通过专业人员为景区提出建设性意见与系统化指导,有效增加景区服务供给,加快推进精品景区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更重要的是,旅游从业者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守A”比“创A”更难也更重要,提升服务和管理才是根本,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将自身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