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不再只是一种号召,而是将纳入法治轨道,成为法定责任。
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这表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将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在向常委会会议作草案说明时介绍,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的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列入立法规划,并明确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起草。
草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草案分为十一章,依次为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共七十六条。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抓手。草案着重围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草案规定:国家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乡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草案专设扶持措施一章,分别就财政投入、农业补贴、土地出让收入、资金基金、融资担保、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用地保障以及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作出规定,从政策扶持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如何层层压实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草案明确,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承担促进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应当以适当方式考核本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下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完成乡村振兴目标情况,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草案还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省级以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通过立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9年3月9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在记者会上介绍了《乡村振兴促进法》立法背景和进展情况:
乡村振兴立什么法?
明确为《乡村振兴促进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201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启动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立法相关程序,预计到2020年有望正式发布。
陈锡文介绍, 2017年中央农村会议和201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乡村振兴法》,中央把牵头制定这一部法律的牵头单位责任落到了全国人大农委。这一部法律的名称最后明确为《乡村振兴促进法》。农委已召开了一系列的部门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分别到十几个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梳理和向前推进。为何要立法?
将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目前大多数法律,基本上都可以说是与城市有关,用于城市振兴,推进城市法治建设或者城市政府法治建设。这类法律法规和规章,涉及乡村建设的很少。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针对乡村法治建设专门制定的一部法律,正好补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一块短板——乡村法治。所以,这也是将发展的红利从城市扩展到农村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是通过增加法律供给,来保障农民权益的具体、重大的举措。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就表示这将是我们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如何把党内目标转为社会共识,就需要法治的保障。乡村振兴法是乡村振兴的相关决策能够持续推进的法治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郑风田说。
什么时候出台?
争取2020年提交审议
“我们力争在2020年,能够把这部法律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陈锡文说,这一部法律正在起草当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条款出来,但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任务、要求、原则。
- 二是要在中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好城乡关系,进一步让乡村振兴这个战略落到实处的一些重大的原则、重大指导思想和方针贯彻好。
陈锡文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优先“的领域,提到教育要优先发展,要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优先怎么体现?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怎么体现?这个法律要加以规范。” 陈锡文说,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到底怎么体现?这也需要通过立法明确下来。
这部法的重心在哪儿?
乡村振兴要有促进的法律
“这一部法律叫促进法,当然它的重心就在于促进。” 陈锡文说,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很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的,比如耕地流失和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有促进的法律,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