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沪郊铺筑“绿色地平线” 农民集中居住更现代化

浏览:1235次    时间: 2004-11-27

   铺筑申城“绿色地平线”。上海日前对郊区工作进行了新一轮部署,今后上海郊区的面貌将是,绿色的空间更为广阔,农民居住得更集中也更现代化,新型城镇的轮廓线更加分明。
新部署要让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郊区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其次,要集约使用土地,让绿色成片,重点是农民居住集中。上海目前已撤并乡镇94个,郊区建制村也有了较大的调整,从2801 个调整为1953 个。根据规划,将来郊区将建设六十个左右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的新市镇。为了配合农民居住更加集中,上海市政府已经决定,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县开展农民宅基地的置换试点工作。重点是优化郊区居住体系,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城、新市镇(包括中心镇和一般镇)和农村新型居住区集中。

据悉,这次新部署的背景是,随着这些年上海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构筑了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壮丽的天际线。《世界商业评论》杂志以城市里超过90米的建筑作排位依据,曾把上海评为全球最佳天际线城市的第五位,仅次于纽约、香港、芝加哥和东京。城市要发展,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农村都变成城市。上海农业占全市GDP比重虽然很小,还不到两个百分点,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那就是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是城市的绿色屏障。

上海郊区将致力于推进农业规模集中,特别是确保郊区160万亩成片粮田的划定。新的理念告诉人们:未来的上海,既要能看到壮丽的都市天际线,又要能看到郊区“绿色地平线”。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