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绿色”GDP离我们有多远?

浏览:1300次    时间: 2004-11-27

  《中国青年报》9月5日报道了众多专家质疑怒江开发、呼吁在计算GDP时要包含生态成本的新闻,又一次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

  在专家们看来,在怒江开发中,如果不把生态计入成本,导致的结果就是投入了10元钱,而可能只赚回几角钱。清华大学钱易院士指出:“不能为了搞工程就修改保护区的规划,甚至把保护区的核心区挪地方。”她认为,对于GDP的算法,过去有不科学的地方。就像现在的礼品月饼盒子,有些过量的包装也曾经被统计到GDP里面去了,而这应当是无效的。至于质量低劣的建筑如桥梁倒塌,死了人,在GDP中的反映就应是负效的。她说,目前,世界银行把我们每年因环境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应该算客气,实际上可能更多。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今天的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了,一些地方在进行开发时,已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但是,也确实在很多情况下,在经济利益面前,一些地方的环保概念常常弱不禁风,甚至不堪一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笔者以为,就目前情况来看,环保问题已经处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诸种利益相互交织的环境之中。经济至上论不可取,而环保激进主义者的做法对我们来说,同样也不合适———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环保复杂背景。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环境伦理和公众对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的,并且环境保护也是实现现代化应有的价值理念。因为现代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也是一种合乎公平和正义的发展。重视个体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也是强调个体和企业对自己的责任。为此,应该在生产领域和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方面进行必要的制约和引导,强化公众和企业的生态责任观念。任何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都应当在保障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前提之下。仅以水资源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北方地区大约有5.5亿人口缺水,我国50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就有50个,全国因为缺水造成庄稼歉收和工业停产的损失每年达到350亿美元。是的,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但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是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应有的态度和理性选择。另外,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们一贯强调要做到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不能剥夺子孙后代公平地享有资源的权利和其它地区公平地享有资源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忽视怒江这样重要的生态河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那么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怒江这个具有珍贵生态价值的地区,再以传统的GDP计算方式衡量其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应该回避。

  在环保问题上,我们能连续犯错误吗?在类似怒江开发等一些问题上,专家敲响的警钟能让我们觉醒吗?现实等待着正确的回答,未来更在等待着正确的回答。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