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第三届年会•山西论坛综述
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 、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第三届年会·山西论坛近日在山西召开。会议围绕“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战略与对策”的主题,对近年来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趋势、政策、案例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上海社会科学院蒯大申认为,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是顺应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参与文化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姚乃文、赵树婷认为,文化与经济的交融趋势正在加速。首先是作为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产品成为有利可图的商品,其次是人们不断将文化资源整合转化为旅游商品、艺术商品和文化科技成果。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客观上需要更多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福建省社科联冯潮华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手段和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
山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米子川认为,科学发展观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而不是实现单纯的经济目的。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推动人的发展。
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发,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引起了理论界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在此次年会中,许多代表对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湖南省长沙市委谢建辉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前提,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是壮大文化产业的积极举措,培养文化人才队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邢树森认为,文化产业集团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实践先进文化思想的助推器。因此,必须遵循文化企业的特点和规律发展文化产业集团。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齐勇锋认为,首先要把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其主要目的是,化解资金瓶颈,解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以社会“增量”资本来激活国有“存量”资本,优化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和现代文化产权制度。
四、文化产业全球竞争的基础在于区域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突出的背景下,区域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认为,全球化竞争的基础在于区域市场。我们的经济实力要在区域市场站稳脚根,才可以在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中立足。对于后进国家,这个区域市场基础更为重要,否则难以开拓世界市场。勉强走进去的,也会被对方市场的主流力量所吸纳或者消解。中国本土和中国的邻近地区,以至海外华人社区,都是我们的共同文化区。我们要用文化产业贸易来巩固我们的共同市场,进一步缔造区域联盟。他认为,我们面临的竞争,是文化体系与文化体系的竞争,是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的竞争。因此,城市与城市之间一定要组成城市群的区域联合,优势互补。
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卢渝特别就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提出意见,认为要把握经济与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增强发展信心;扩大文化产业在GDP中的份额,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发展动力;实现由资源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提升发展水平。
五、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
在此次年会中,山西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举措受到了各位代表的重视,并引起热烈的讨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作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主题报告,来自朔州市、平遥县、榆次区、绵山风景旅游区的代表也作了发言。此外,许多参会代表在论文与发言中对山西予以特别的关注。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指出,近年来,山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文化产业的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色,正在走出一条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叶取源认为,五千年华夏文明要看山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也要看山西。近年来,山西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在推进山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王亚南结合平遥古城、榆次老城的开发,认为要重视原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活态资源的开发,不能把人造景观作为文化遗址或文化遗存物对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章建刚则认为,类似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等的开发应该说取得了成功经验。要重视原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活态资源的开发,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应该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他认为榆次老城保留并体现了明清风格,在开发之后让商业机构进驻的现象也很普遍,很象榆次的主题公园。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高宗仁则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扬长避短,发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容优秀、多样和底蕴深厚等优势,世界级的景点和区域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以及临汾等,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挖掘它们的价值,充分释放他们所隐含的巨大经济潜力,是发展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十分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