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康养遍地,是房地产在圈地?

浏览:955次    时间: 2018-06-29

“康养产业遍地发展,变成了房地产圈地,大家好像对房地产特别感兴趣。”在日前举行的惠州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协商座谈会上,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赖书杨提出,惠州康养产业发展存在医养难以结合等问题,呼吁康养产业不要异化为房地产。惠州市国土局总工程师李伟舜也表示,惠州康养产业“挂羊头要卖羊肉”。

   机遇:

   自然资源+养老服务蓝图

   “目前,发展康养产业已成为有战略前瞻性、有发展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城市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惠州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健康惠民之州》分析,惠州市发展康养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机遇方面,提案介绍,国务院和广东省先后出台健康服务业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惠州市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基础方面,“提案”分析,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城市优势。在惠州本土政策方面,“提案”透露,惠州市出台了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蓝图和规划布局,为加快推进康养产业的规划布局和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规划:

   博罗惠东龙门示范带动康养产业

   惠州市发改局是该提案的主要承办单位。该局局长徐毅近日介绍,从前期的调研工作来看,目前惠州市康养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各部门对“康养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存在“产业内容块状分割比较严重、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等制约性因素,需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系统研究,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寻找促使康养产业链条有机融合的对策化解。

   徐毅介绍,惠州市发改委编制相关课题,即把惠州的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结合起来、把加快康养产业战略布局与提升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结合起来、把构建产业体系与突出重点结合起来、把区域统筹规划与特色发展结合起来。

   针对惠州市康养产业现状,惠州正着重谋划惠州市康养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健康、医养结合、养老+养生关键产业链进行打造。徐毅说,其中包括抓好短期内能取得惠及民生效应的全域社会养老服务,抓好博罗罗浮山新城,抓好惠东滨海旅游+养生和抓好龙门旅游+养生等康养产业项目四个方面,希望树立惠州市康养产业市场竞争品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困境:

   发展康养产业,惠州有名气无名牌

   “有名气无名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严若谷博士在会上介绍,目前惠州发展康养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首先是有康养资源但未形成真正的康养产业。严若谷表示,惠州市是一个拥有相当丰富关于历史、人文、自然的康养资源,而且居住条件远远高于广州、深圳,如果想把资源转化为产业,最重要的是战略速度和发展目标。

   其次,惠州有潜力未引爆巨大市场需求。严若谷说,“广深惠”经济圈带为惠州带来了大量的候鸟型养老人群,是开发康养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必须激活才能带来收益和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且惠州位于广州、深圳、东莞的交界地带,去年旅客量达到两千多万,是整个珠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目前的人气旅游地,如大亚湾海滨区、惠州的龙门温泉以及罗浮山风景区等仅仅是一般的休闲度假地,并没有成为优质旅游资源,形成高端旅游客户消费群。

   再者,惠州有名气但无名牌。严若谷认为,惠州有很多可以发展康养产业的元素。比方说,名山-罗浮山、名湖-西湖、名人-葛洪、名药-百草油,但是这些都没有转化成具有标示化、符号化的东西。她表示,需要考虑如何把这些历史传统或文化积淀变成一种惠州康养产业的区域标识和区域灵魂。

   还有一点,惠州有项目无储备。严若谷说,惠州的各界资源和产业都对康养产业的开发表现出浓厚兴趣,也提出了一些以康养为主题的项目,但是目前惠州并不具备支撑这些康养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储备、政策储备、经济储备。

   为此,她提出惠州做好三方面工作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设计有效的政策和保障;扩大发展惠州康养产业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声

   市民政局副局长:

   医养结合困难 康养产业变房地产业

   在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协商座谈会中,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赖书杨认为,在康养产业的养老服务业这方面,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组建比较困难,加上养老床位费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夜间没有医生值班,因此部分家属不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最终造成机构效益低下。

   对此,惠州市人社局副局长何承红回应,在医养结合方面已有现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医加养方面,对医养护制度建设,目前政策是在医院可以设立一些家庭病床,也就是对一些因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设立一些家庭病床,这是纳入医保基金范围的。

   赖书杨称,“康养产业遍地发展,变成了房地产圈地,大家好像对房地产特别感兴趣。”

   其建议,规划一个产业园区,把养生养老产品、健康产品这些产品生产力建立到产业园区,同时建设保健医疗服务业和养老养生服务业。例如保健医疗服务业包括中医理疗等,养老养生服务业则包括养老社区即养老地产。赖书杨表示,“养老地产和房地产有本质区别,比方说养老社区的电梯是宽的,楼层高度比较平矮,与房地产的楼层高耸入天不同。”

   国土局总工程师:

   惠州康养应该“挂羊头卖羊肉”

   “从整个康养用地情况来看,产业主体不突出是一个普遍问题。”惠州市国土局总工程师李伟舜在谈及康养产业时表示,“说白了,就是要名副其实,(惠州康养产业)应该挂羊头要卖羊肉。”

   李伟舜提到,惠州不少康养基地,包括罗浮山、马安,还有其他县区,相关项目用地几百亩、上千亩,有的甚至是两千亩。“这一千多亩你要干什么?难道你要形成一个康养小镇?那里要住上几万人?这不现实。”李伟舜反问道。

   李伟舜讲到,在讨论过程中,申请康养产业建设用地的企业负责人曾说出实话,“办康养是不赚钱的,必须要用房地产。”

   李伟舜称:“从整个康养用地情况来看,(惠州)产业主体不突出”,“除了养老院,部分办康养产业不赚钱,必须靠房地产,于是借口要地”,导致了珍贵的建设用地困难。现在惠州建设用地已经很少,但总体来说,对这个产业国土部门还是支持的。

   住建局总工程师:

   惠城区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52处

   惠州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庄礼滨介绍,惠州正在加强规划和引领康养产业,形成强有力的规划保障体系。正在督促指导各县区在村庄规划的建设中,继续充实完善村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规划的内容。

   庄礼滨透露,去年市住建局已经组织开展惠城区公益设施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个规划是按照国标的标准来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共设置养老服务设施52处。该规划在今年年初已经提请上级审议,目前已获审议通过。”

   在社区养老设施等配套方面,惠州也在依靠一些工改商项目谋求更多养老设施的布局。“最近市里把三旧项目的工厂改成商住,这块用地规模也稍微比较大。其中在金龙大道有个旧厂房改造,划出15%的用地为养老设施用地,大概有五六千平方米”。他称,惠州老城区养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住建部门会尽量用这种工改商的商业改革项目来增加一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专家建议

   康养产业不仅仅是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孙晓生指出,最基本的问题在于有些部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康养产业就进行调研工作。

   孙晓生认为,康养产业实际上有6个领域范围,医疗卫生领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各部门只是围绕其中一点点展开了工作。而且医疗的部分是事业,不是产业,也不是产业最主要的一部分,非医疗部分远远大于医疗部分。

   孙晓生表示,政府部门第二步应该弄清楚惠州要做什么。惠民是基础点,更重要是通过惠民来提高惠州在大湾区的自身优势、品牌、地位。这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他建议,建设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产品也是不错的切入点。惠州可以将特色产品、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同时进行温泉特色建设,将旅游和养生结合起来。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