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近日表示,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按照老龄化的时间表,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7%~14%就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占到14%~21%就是中度老龄化社会,要占到21%以上就是纯粹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同时,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57万亿元,2021年预计将达8.81万亿元。伴随长者养老意识提升,对于养老市场的相关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未来或迎来10年黄金投资期,如何掘金养老产业,本文给出六大盈利路径。

养老该如何盈利?作者认为,制度模式的优势是最大优势,并会由此衍生诸多的企业盈利点。
当下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产品,多是针对温饱和保障老人群体的服务产品。养老产品没有高价格,相对来讲就无法提供高端的服务!没有高端的服务,就吸引不来高端客群。以“享老”带动一般养老,打的是“组合拳”,以打造高端“享老”产品,来确保企业获得较高回报率;以“济贫”的养老服务模式,去拉动一般养老服务水平提高。养老产品的盈利,生发企业后劲;一般养老水平的改善,提升企业形象。这一产品设计优势,确保了企业盈利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产品出售上盈利(赚产品销售钱是“享老”产业最初级的盈利方式)。根据项目土地不同性质,对“享老”群体,采取产权销售、长期使用权转让、出售会员卡、预交押金等形式;对温饱、保障等一般养老群体,采取租赁制等形式,为企业快速回笼资金。二是在价值溢价上盈利。模式新颖的“享老”平台能吸引购物、旅游、娱乐、网络、医疗等众多机构为有钱老人定向投资提供不同的消费平台,会给企业带来多个持续财源。三是在上市融资上盈利。精准项目定位必精准吸引客流群,“享老”群体达到一定规模,会产生稳定现金流,有了稳定现金流就可以上市融资,带来“享老”项目的巨大升值。
用传统旅游项目或房地产思维策划“养老”项目的难度必然会很高必,失败的几率相对来讲也会很大,而用“享老”思维定位养老项目,则会更接近于成功。比如,按照“享老”思维规划的“享老城”,会合理规划出“享老”与一般养老两个区域,“享老”区面向市场,以高端养老产品吸引具备经济基础的中产、小康等“享老”族;普通养老区用一般养老产品履行基本的养老兜底保障职责。“享老”产品档次高、名声大、具有市场号召力、影响力;一般养老产品实惠、对路、多数消费得起,容易受欢迎。两区共享的商业金融、教育娱乐、运动养生、服务中心等形成新的商务圈、经济圈,会衍生投资企业多个盈利增长点。

4、以服务产品延伸与增值获得盈利国外养老企业,盈利主要来自服务。“享老”要在服务上做足做好文章,并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盈利点之一。在延伸服务方面,老年产业链接社区物业、卫生保健、产业服务、家政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旅游度假等几十个中下游产业,可以为开发商创造10种以上的收益模式;而老年银行、资金托管、投资理财,增资扩股等,可让投资商获得5至10倍的项目溢价。在增值服务方面,根据“享老”个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为他们提供对口高端个性化服务,如旅游度假、海外旅行、住院陪同、高端体检等,既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也开辟了广阔的增值盈利空间。
5、以资本运营变革获得盈利
资源—资本—资金—资产,是“享老”产业运营赚钱的固定链条,它改变了依靠硬投资而形成死资产、盈利单一的传统运营方式。具体思路是:投资企业先把存量土地转变为可控资源,经过规划建设转化为储藏资本的“享老”平台,再将“享老”平台与金融产品,如:信托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等挂钩,吸引金融资金规模进入,在资金注入后将“享老”平台持续做大做强,蜕变为巨量优质资产,最终形成产业形象品牌,为企业创造海量财富。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养老产业的一般性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等众多优惠政策,这些系列政策优惠,也将为投资开发企业赢取一定的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