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以前不是一个旅游小镇。它是一个破破烂烂、毫无知名度、没有游客的江南小镇。
它做旅游比周庄晚了10年,比西塘晚了4年。
1999年的大年初一,乌镇遭遇火灾。时任桐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我被派到乌镇去安置灾民。工作结束后,我就被正式调任到乌镇,做乌镇的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
对我来说,乌镇是一种梦想:我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受认可,超过周庄,超过西塘。
于是,我一口气干到了今天。
有人说,乌镇是新建的。
也对。原来乌镇西栅这一块,就只有6万平方米,现在有50多万平方米,这是对的。
但也不对。桥还是原来的桥,街还是原来的街,重要的节点都在。
做乌镇,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我只专心做了两件事:第一,我做了一个壳。第二,往壳里装新东西。
打比方,就像是一个老奶奶,满嘴掉得只剩一颗牙。我没有把她最后剩下的那颗老牙拔掉,做出一副全套的假牙给她装上去。而是,做了自然的生态牙给她镶上去,给了她一口完整的新牙。
这两件事始终围绕着一个基石:体验。
我们要做的乌镇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什么?落脚点就是“体验”。
乌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光小镇——度假小镇——文化小镇。这三个阶段共同在做一件事情,从壳上、内容上、内涵上,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乌镇,构建行业中的壁垒,成为行业模仿的目标。
2016年,乌镇的游客是930万人,收入14.6亿。中国古镇中,乌镇是名副其实的经营效益第一。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利润?因为它的商业模式不一样。
为什么它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因为它的产品模式不一样。
为什么它的产品模式不一样?因为它有差异性。
我特别重视这种差异性的放大。在我还年轻的时候,焦裕禄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印象深刻:不嚼别人的馍。
什么意思呢?别人嚼过的馒头,我不嚼第二次。
这就是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