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大珠都市圈:正崛起的世界一极

浏览:1124次    时间: 2007-03-14

三大双子城合造中国黄金三角 大珠都市圈:正在崛起的世界一极

本报在《大珠城市群聚焦》系列报道开篇,就香港与深圳‘一都两市’的前景,提出‘香圳’这一概念,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不仅‘香圳’,广州与佛山、澳门与珠海也在高速发展中加速融合,三对越来越一体化的大都市也在自身的融合中加速着大珠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尽管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制约仍然存在着,相关的协调机制和协调机构的建立也仍然落后于现实的发展,但近无论是大珠三角自身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还是世界大都市圈的发展历史,都清晰地告诉人们,只要不人为分割和阻止,市场之手的巨大能量仍将继续推动大珠三角加速融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一场经济聚合和辐射能量几何级数地增长的聚变反应。大珠三角城市群不仅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经济辐射力最高的区域,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组合最独特的一个区域——汉语、粤语、英语和拉丁语世界的商业脉络和商业文化既在这里汇聚交融,也从这里延伸和扩散。商报记者王金志

从中国第一极

到世界第四极

三个双城若合并,无疑将缔造南中国的三个国际大都会。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会长、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对本报记者说,三个双城共建国际大都会,是中国适应、迎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国际形势的需要。当代资本主义呈现世界三大区域集团鼎立的局面,最高级的国际化城市分别由其最强的核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扮演。人们早已注意到,正是这三个大都会,强有力地牵引着美国、英国、日本的经济发展。道理很明显,发达国家产生国际大都会,国际大都会引领国家发达。而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取得的成就已举世瞩目,中国需要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制定国际规则时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需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国家代表队’,中国更需要建立‘国家代表队’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港深、广佛、澳珠三个核心特大城市可以形成最具国际化的都市圈。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富海说,广佛和深港是两个中心,但实际上是一条国际都市带: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分开看是4个城市,合在一起,就是国际大都市地区。实际上4个城市是一个组合城市。’在传统观念中,澳珠是一个副中心,但是澳珠合作的兴起已经可以改变这种认识。也就是说,黄金三角的都市群结构已见雏形。他认为,珠三角的‘脊梁’,东岸是存在的、现实的,西岸是要打造的;东岸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西岸则需要政府扶植。广州建南沙港区,深圳兴建大铲湾港和扩建盐田港、西部妈湾及蛇口港,而珠海则悄然初步完成了它的临港重化工业布局,东莞、虎门等城市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也纷纷布局。各地沿海区域都在发展港口经济,以后东西部发展就会出现一个马蹄形的沿海经济带。三个中心特大城市将形成‘三圈’,港深都市圈可以辐射东莞、惠州等,主要承担珠三角南下拓展功能;广佛都市圈可以辐射肇庆等,主要承担北上辐射功能;澳珠都市群可以辐射中山、江门等地,主要承担西进拓展功能。如此,珠三角的腹地将得到极大拓展,形成一个新的大珠三角城市群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不断前移,相信作为中国第一极的大珠都市圈未来有望晋升为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都市圈的世界第四大都市圈。

香圳、广佛、珠澳

融合与聚变全面提速

任何城市的定位都必须联系自身所在的城市群,这是由城市群所产生的聚合优势所决定的。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会长魏达志认为,都市圈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集聚过程,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由于收益差异而导致由外围向中心的集聚,这种情况有可能造成外围经济的衰退,使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另一个是扩散过程,表现为生产要素由中心向外围流动,使区域不平衡差距缩小,并促进和带动外围经济。城市群区域内各个城市的集聚过程与扩散作用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依托一定地域基础与物质条件,包括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城市群内总存在一个或两个核心城市,作为增长极核。大多数情况下的经济增长都发端于增长极,然后辐射到整个城市群。人们通常把这一辐射途径与方式称为城市群均衡的主导路径。在这一主导路径中,增长极进一步发展是轴向扩散,从城市群发展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是区域的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点轴开发是城市群自发形成与演进的主要模式。

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城市群,进一步开发可采用网络扩散模式,构造现代城市群空间结构。点轴网的形成,也即点线圈的形成,在城市群的能极增长上将发生几何级数的飞跃,即产生1:3:9的能极效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南海,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深圳和香港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2万亿元,大约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9,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甚至全国最大的经济增长与辐射极核。在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香港和广州的点线呼应,产生了诸如深圳、东莞以及珠三角西岸一大批的新兴城市,又由于深港、广州等中心城市辐射极核的形成,珠三角正在产生城市群经济圈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并且这种能极扩散的效应越来越明显。

深港与珠三角、甚至泛珠三角之间由于产业关联和经济关联引发的巨大经济流量,包括人流、资金流、资讯流、物资流、商品流等等将会对周边城市和地区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包括城区的总量增长、存量优化、增量扩张、流量扩大、品质提升,由此使得整个城市群能极呈现几何级数的飞跃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魏达志认为,三大双城合并,形成的不是1+1=2,而是1+1>2的经济效应。正是1+1>2这个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经济规律,使得不同城市、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成为了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从引领中国到辐射世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起了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全球市场的重新融合、生产力的链状布局与商务流程的重构带来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世界城市的发展历史已经展示了特大型国际化城市的形成规律。珠三角的三大城市合并,是这一规律的体现。魏达志认为,这种城市组团具有国家战略价值,而不只是局限在珠三角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他认为,建设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建成众多的国际化城市,而且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建成,往往不是某个城市单凭自己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尤其是现代意义的国际化城市,一般都是由数个甚至数十个功能各异但互为补充的现代化城市组成的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具有稀缺性,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当代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通过城市群区域的共同努力和协调进步,逐步取得在国际上城市之间竞争的优势地位,并通过竞争促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性城市。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不断转移,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此消彼长,在那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迅速出现一批颇具实力的城市,并连绵成为城市群,巨大的经济增量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使得城市群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才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巨大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港深、澳珠、广佛三大核心特大都市圈的形成,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有能力代表崛起的中国作为区域单位参与经济的全球化竞争,并在这种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形成新的特大型城市,使大珠三角不仅稳坐中国经济的第一极,还将在未来与东盟合作中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最先影响世界的第一极。

城际融合势不可挡

三双城协调需机制

三个双城,无论是保持‘双黄蛋’格局还是实现合并,融合既是彼此发展互需的内在动因,也是基于各自发展目标的外在推动力,与己之荣,须求共荣。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富海对本报记者说,珠三角在高速发展初期,各个城市之间,经济竞争的现实要求远大于合作的动机,合作的内在经济动力不足;另外,珠三角中心城市产业带动力不强也是事实,长板短板参差,缺乏互补,造成池深水浅的局面。珠三角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镇、一个市的问题,而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怎样整合与提升的问题。只有明确每个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做好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珠三角要争当团体冠军,不能个个都只想着当单打冠军。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中心主任陈秀珍对记者说,香港和珠三角各地区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这是长期发展的过程。‘现在世界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个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地域相近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深港、澳珠和广佛的内部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表现。区域一体化,在产业布局、政治层面的城市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会有一个更加合理的统筹安排,也就是说资源会在更大范围内打造一个自由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合作成为融合动因的时候,利益冲突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横琴珠澳合作区的发展规划中,参与开发的金沙集团明确划出了以会展为核心、旅游酒店为一体的发展路线。而在其他三个双城,香港的各种专业展览自不必说,深圳有高交会、广州有广交会等。万国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经营协会执行会长王廉博士认为,国家不可能再发展太多大型展览,但深圳、广州也不可能集中所有资源,那么澳珠的展览业如何发展?三地是否可以走到一起协调规划?三个双城合并可以有效缩小利益竞争面,而合并后的三个特大型城市则有助于构建区别于中国任何地方的黄金三角国际都市群,并最终破除行政隔阂的不协调,成为经济上的一体。

(文章来自:香港商报  2007-2-5)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