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长珠三角合作产协同效应

浏览:1188次    时间: 2007-03-09

长三角与珠三角各有千秋,两地应作跨区域合作,将经济发展辐射全国,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而提供优质服务,协助内地企业与国际接轨,是香港在两大经济带中的角色,在这方面将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人们已把热门话题:新加坡与香港的竞争,转移到上海与香港的比拼。根据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调查,香港于多方面的竞争力仍领先上海,但差距已逐年收窄,这显示上海竞争力的增长比香港快,同时亦符合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率的差距。

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下,金融体制、营商环境和法制都较上海成熟,在这些领域里,香港仍能保持相当的优势,短期而言金融中心的地位并非上海所能动摇,但香港这些优势距离正在缩窄。

互补不足合作融和

香港是泛珠三角经济体系的一员,上海是泛长三角的龙头,很自然带出以下问题:长三角与珠三角谁更优胜?笔者以为两地各有千秋,不能以一日之长短定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两地除了继续扩展区内合作外,更应作跨区域合作,以内地两大经济区域的身份,将经济发展辐射全国,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

毫无疑问,两地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双方的合作空间其实更大。拼杀绝不是两地的生存模式,因为两地的经济结构其实存在互补。珠三角发展较早,长期受到外向经济模式影响,因此在地缘、人文和交通等领域有优势,同时亦强于终端消费品和品牌建立;而长三角的企业主张精细化运作,强调集体观念,突出企业规模化的特点,在化工、电子和机械等产业较有优势。

两地若能在合作中互补不足,便有利于国家的资源配置,更可联手应付国际市场的竞争。

其实两地人士早已意识到,打破区域界限,在竞争中合作,才是未来两地作突破性发展的大方向。以下的合作例子可见这发展战略正在形成:

去年3月,深圳市新世界集团斥资四十亿元,在无锡投资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业交易中心——‘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同时又在虎门召开了首届‘珠三角与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合作与发展战略论坛’,准备迎接中国纺织业出口配额被取消后的‘后配额时代’。

去年5月,三百多名青年企业家在江苏江阴,召开了一场‘苏粤四加四青商合作联盟峰会’,用内地的说法,这个峰会‘会议为名,相亲为实’,关键在于‘了解、合作、联盟’,除了为两地企业家带来合作项目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两地未来合作的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总投资达一百四十四亿元人民币的福厦铁路已经动工,并预计于2009年底正式通车,届时福州至厦门仅需两个多小时。福厦铁路对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意义,除了在于物理界限上的拉近外,更意味两地日后会有更紧密联系,经济合作将会更频繁,这是两地未来合作互补的里程碑。

投资者可谋协同效应

笔者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长三角与珠三角并不是一个‘甲和乙’的选择题,而是一个‘一加一等如三’的协同效应。珠三角在消费品和品牌建立上较为领先,长三角则在电子、化工等方面稍占优势。若投资者能恰当地把握和利用两地各有的比较优势,作纵向及横向发展,建立完善的生产供应链,在神州大地大展拳脚绝不是难事。

现在,由于内地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少企业的生产线都纷纷由珠三角扩展至长三角,以应付内地市场的需求。但必须强调的是,此举并不代表两地在恶性竞争,而是为了拓展内地市场和无限商机,并且建立战略定位的行动。

香港可助两地接轨国际

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竞争与合作中,到底香港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答案就是一个提供软件配套的知识枢纽。

尽管珠三角已发展了很久,但与香港相比,它的商贸服务业水平仍有一定距离,所以珠三角在物流、金融、会计、营销、市场推广等服务业上,仍亟需香港提供全面支援。而长三角的情况亦相若,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有足够的软件配套支援。故香港应该作好准备,以满足长三角的庞大需求。

另外,不少内地企业都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本港作为采购和销售平台,享受本港的优质商贸服务及庞大国际网络。同时,大量跨国企业都会在香港设立总部和集资,以支援其内地业务的发展。

故此,提供优质服务予内地企业,协助她们与国际接轨,是香港在两大经济带中的角色,而香港在这方面将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自:中国经济网)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