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4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城市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深港国际大都会形成机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深圳购书中心举行,来自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政策研究室、综合开发院深圳分院、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深圳大学、深圳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深港一体化进程、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机理及提出此理论的战略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当前深港合作正处在提升到官方、主动、双向、高端、全面、多元的重大战略转变阶段,深港双方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魏达志介绍,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特地与地理学家合作,以卫星观测夜间城市灯光并惊异地发现,地球上目前夜间灯光最亮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国华南地区的香港和深圳,他断言这是一个新的特大城市圈将要出现的先兆。
市委党校袁晓江教授表示,深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有一个最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欧盟”,深港合作也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从新的视角上来看待深港经济一体化问题,看待深港国际大都会问题。目前,深圳与香港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需要理论指导。
罗湖区政协副主席林万泉认为,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深圳、香港的经济合作,需要更多的创新,尤其需要站在中国“再次思想大解放”浪潮前沿的创新;需要站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创新;需要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一国两制”下,深港两地共同发展的“创新”之作。新的形势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呼唤经济、人才和创新的高地。
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副会长邓雪丽博士认为,此书是对我国珠三角区域经济创新升级的有益探索,是对深港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理论贡献。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实验田仍然继续发挥着其领头雁的作用,其创新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
在学术研讨会上,深圳赛纳策划机构高级专家顾问、深圳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推出了一本长达60万字的《深港国际大都会形成机理研究》新著。魏达志亮出了它的核心观点,深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瞄准“共同市场”这一层次,“共同市场”实现之日,便是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构想实现之时。据悉,早在2003年1月,魏达志教授就以长篇论文推出《深港合作出现历史转折》、《深港一体化拉开序幕》开始了深港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探求。
魏达志教授在新书中认为,现代意义的国际化城市,一般都是由数个甚至数十个功能各异、互为补充的现代化城市组成的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城市群,特大型国际化城市是世界经济在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实践与推进的结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与水到渠成的结果。
研讨会还对如何从经济圈的六个载体即创新圈、总部圈、金融圈、物流圈、海洋圈、规划圈来推进深港经济合作的建设、并对如何巩固、拓展直至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与会者认为,此书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而生,奠定了深港国际大都会的理论基础,显现出深圳创新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