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康养项目的6种致命操盘方式

浏览:904次    时间: 2020-07-16

随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结,很多房地产企业踏上了转型之路,比如养老地产、旅游度假地产、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根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0多家地产开发企业和大量的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养老地产,养老地产依然保持着“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势头。然而,尚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市场上各种悲观的声音不绝于耳:房企做不好康养;房企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做养老是找死。


企业转型康养文旅的三大瓶颈:
拿地阶段:缺资源、缺IP、缺体系(医疗产业技术壁垒高、缺乏体系化医养资源、自建医疗体系资金要求高、周期长)
开发阶段:缺卖点、缺落地产品业态(缺乏亮点健康产品、物业产品吸引弱、缺乏体系化的康养服务为销售赋能、缺乏合适的营销团队为地产包装销售)
运营阶段:存量物业缺活力、盈利低(缺乏体系化的健康服务为业主权益增值、缺乏强吸引力业态为物业赋能、提高物业价值与活力、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
随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结,很多房地产企业踏上了转型之路,比如养老地产、旅游度假地产、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根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0多家地产开发企业和大量的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养老地产,养老地产依然保持着“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势头。然而,尚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市场上各种悲观的声音不绝于耳:房企做不好康养房企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做养老是找死;基于现状,我们列举了11种死法:
01
死于“房产思维”


习惯了快投入快回报,无法应对养老“长周期慢回报”的转变。以前的房企叫做开发商,现在要做城市配套运营商,只有跳出固有模式的藩篱,积极参与城市运营的房企,才能在新一波的行情里面继续生长。

02
死于“轻重不分”


为了拿低价土地,或者为了消化房产存量而做养老,进入“重开发、轻运营;重硬件、轻软件”的怪圈,在真正需要养老的客户看来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硬件投入花钱就行,服务和运营有钱也难以解决问题,再好的硬件也未必能换来入住率和客户口碑。
03
死于“市场定位”


定位错了,运营阶段将寸步难行,而且越努力越悲催。现有的养老地产项目,定位 “高端”、“自理”老人居多,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严重,扎堆而同质化的定位,随之而来的是低入住率、团队不稳定、经营亏损、破产或艰难再转型。

04

死于“盈利不清”


当前养老地产主流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会员制、押金制、租售并举制等。在这些模式之下,养老地产高额的开发成本和长期的运营成本难以回收,总体上造成养老地产项目“赔钱赚吆喝”的局面。
05
死于“拿地困境”


住宅市场拿地难、地价高、做养老投资回收周期过长;价格较低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已明确严禁改变用途(参照《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政策解读、落地及应用1000问》中对政策性贷款的解读),特别是“搞房地产开发”,而且,往往捆绑建设周期、投入床位数、运营要求等限制条件,没几把刷子不敢轻易拿。

06

死于“资金断裂”


养老地产最大的风险是投资回收期过长。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从操作到成熟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银行贷款比较短期,当养老设施还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就得偿还,政策性贷款“好看但不好用”(参照《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政策解读、落地及应用1000问》中对政策性贷款的解读)。在现阶段缺少足够金融工具支持的情况下,烧钱“赌”前景,没有有强大的资金后盾的房企难以存活。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