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江浙归来话感想 江浙六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

浏览:1134次    时间: 2008-01-19

编者按: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目标如何实现?外地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赴江浙两省的苏州、无锡、常州、江阴和宁波、绍兴六市进行了采访。江浙六市敢为人先,永不停步,矢志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争创新优势;着力深化改革,大胆突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不断争创新优势;抢抓机遇,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争创新优势。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南方网讯  江浙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江浙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原因何在?有志于走在中原城市群前列的焦作市与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哪些差距?学江浙学什么?如何实现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两个前列、一个作用”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2月9日,记者随我市赴江浙六市新闻采访团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半个多月来,记者走苏州、无锡、常州,下江阴,过绍兴,访宁波,亲身体验长江三角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活力四射的创业激情,实地学习这里企业家们只争朝夕的发展理念以及各级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无不令人为之振奋。江浙六市经济发展势头之猛,企业创业欲望之强,市场运作机制之活,产业规模扩张之快,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浙六市印象  

记者曾多次赴江浙地区采访,此次再访江浙,一路走,一路看,感触更深,收获更大。走进江浙,迎面扑来的是全民创业的热潮;走进江浙企业,其永远追求卓越的发展强势令人振奋;走近江浙企业家、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他们那种永不满足、拼搏进取的精神震撼心灵。记者细细想来,这方热土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三个,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破解了江浙六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谜。  

印象一:永不满足,追求卓越。  

在江浙六市采访,记者无论是参观考察、听取情况介绍,还是采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江浙人那种永不满足、永远追求卓越的奋发进取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浙江宁波,一个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带”,争当全国15个计划单列市“排头兵”的宏大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宁波简称“甬”,位于中国东海之滨,隔杭州湾与上海相邻,下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546万,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中国1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后,有别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宁波混合型经济在1990年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去年,宁波GDP突破了1500亿元,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综合实力居前20位。永不满足的宁波人,如今又制定了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宁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世界之先河,投资118亿元,建设全长36公里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使隔海相望的宁波步入了上海2小时交通圈,并使之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疏通“血脉”,这是宁波交通由末端变枢纽的巨大贡献;7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高科技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占浙江全省10个“百亿工程”的三分之二多;镇海石化工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等9个开发区已经“显山露水”,形成了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和沿路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大产业带到2007年可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500亿元。  

在浙江绍兴,一个融入上海经济圈、争当“长三角”地区“领头羊”的战略正在全面付诸实施。地处“长三角”南翼,距上海230公里,有人口433万,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乡和名士之乡之誉的绍兴市,以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为显著特色,10多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去年跨入中国经济前30强城市之列。该市在GDP突破千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突破500亿元之后仍不满足,又制定了把绍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该市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到“珠三角”、“长三角”和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参观学习,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并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该市去年的工业投入达到了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多。  

在“苏南模式”的发祥地苏、锡、常地区,一轮新的经济发展热潮正在这片田野上兴起。记者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名目繁多的高科园和工业园,到处都是正在建设中的各类工业园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无锡被称为中国15个经济发达城市之一,永不满足的无锡人如今要站在经济国际化平台上,与三个同心圆开展对话:第一个层次是苏、甬、宁、杭等长三角大中城市;第二层次是香港、台北、汉城、东京;第三个层次是更富强的北美和欧洲。记者还没去无锡前,就听说该市市长们的活动已经安排到了4月底:2月底,赴韩日招商,举办“聚焦无锡共谋发展”经贸活动周;3月初,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0周年暨高新区发展论坛接踵而至;4月,策应中日韩与东盟“10+3”方略,展示无锡工业园2平方公里产出200亿元的辉煌,无锡依旧要抢头彩。  

在江浙六市企业和农村采访,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的事儿屡见不鲜。常州市的“常林股份”去年的销售收入目标一年改了三次,头一次是11亿元,第二次是13亿元,第三次是15亿元。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阴市华西村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今年确定的目标是200亿元,一年翻一番。  

以飞速发展、永不满足、追求卓越为根本动力,江浙地区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一次次飞跃,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印象二: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记者在江浙采访时深深地感到,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正是这个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活力之源。江浙地区能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保持优势,就在于他们敢于冲破一切有碍于发展的思想观念,敢于摒弃一切落后于时代的经验做法,敢于变革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创造性工作。江阴市靠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大集团、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再造江阴新世纪经济发展新优势,从而实现了该市工业经济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从单一的集体经济向资本结构的多元化的五大战略转变,创造了蔚为壮观的“数字矩阵”:江阴人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该市完成GDP5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8.6亿元,连续4年居江苏省县市之首。在这里,有14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华夏A股第一县”;在这里,有8个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在这里,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20多个。  

苏州靠创新科技,错位发展,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小桥流水人家,湖光山色绿影,这座以“鱼米水乡”闻名的千年古城,能够以“信息时代的重要角色”入选全球九大科技城市当属实至名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大城市,苏州在接受其强劲辐射、带动的同时,针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规划投资、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的大好机遇,苏州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上突出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特点,与上海错位发展,在“大树”底下种“碧螺春”,唱好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这幕“双城戏”。电子及通信设备、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型电脑等六大高科技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IT产业,近年来以惊人之势增长,摩托罗拉、爱普生、飞利浦、超微半导体等国际巨头纷纷落户苏州,形成了一个以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及计算机零部件为主体的制造产业群和产业供应链。目前,IT产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29%,苏州IT产业产值占全国的份额由上年的8%提高到10%。苏州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有影响力的IT重镇。  

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靠体制创新使“苏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分天下占其二的乡镇企业,通过改制“嫁接”,形成了混合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三分天下”的喜人格局,为“苏南模式”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无锡以约占全国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6%的经济总量。  

印象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这是在江浙六市最叫响的一句话。大量的采访使记者深深地感到,醒得早、起得快、跑得稳,处处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是江浙六市经济之所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秘诀。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靠“村村冒烟”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江阴市,紧紧抓住4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江阴经济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抢抓发展乡镇企业的机遇,实现了由初创积累到异军突起的跃升;抢抓开放性经济的机遇,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跃升;抢抓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的跃升;抢抓沿江开发、园区建设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化制造业的跃升。  

苏州市紧紧抓住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抢先兴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苏州出现了“日批三家企业,日进千万美元”的喜人局面。去年,苏州新增注册外资1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完成进出口额6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03亿美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工业投入880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环境的改善,投资的增加,拉动了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苏州GDP达到27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42%。截至目前,苏州累计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4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1家在苏州投资。  

纵观江浙六市改革2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对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把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普遍性与特殊性紧密结合起来,敏锐地发现机遇,及时地用好机遇,做到顺势应变,不失良机,才能推动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文章来自:中国城市发展网)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