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深圳的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建设,必须实现在国际化体制建立上的重大突破,而深圳国际化路径的唯一选择就是深港一体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推进了世界各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程。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更加开放的前提下实现一体化,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体制与机制的衔接。‘开放型经济’较之‘外向型经济’不仅将产生质的飞跃和新的发展,而且将引发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深圳将在建立‘深港一体化’及其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体制过程中,通过体制创新重新担负起特区在新世纪‘视窗’与‘试验田’的历史作用与使命,由此而推动全国共同赢得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和体制性效益。
我们认为,当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发展的以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为主要内容的‘外向型经济’,成功地对计划经济时代以计划调拨和自给自足为主要内容的‘内向型经济’实现改造升华之后,当前‘开放型经济’不仅是对过去‘内向型经济’、‘封闭性经济’的一并否定,而且,‘开放型经济’较之‘外向型经济’也将再一次产生质的飞跃和新的发展。
‘外向型’和‘开放型’之差异
‘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的差异,第一,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前者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如通过海关、关税控制资本与商品的流通;而后者则处于相对开放或更加开放状态,如强调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获得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CEPA出台以来,尤其是2005年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将按照加入WTO的时间表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国际分工的格局已经与前大不相同。
第二,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传统的、封闭型计划经济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外向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的准备阶段;而‘开放型经济’则是‘外向型经济’的提高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在全面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要素流通和一体化衔接。
第三,表现在经济发展所开放的领域与范畴不同。前者的经济发展范畴主要局限在制造业、加工工业等一、二产业之内,开放范围有限;而后者则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三大产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在内的更为广大领域和范畴的对外开放。
第四,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自有、自主能力与水平的不同。前者的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外向依存度过高的问题,由于低层次的加工工业存在大进大出以及资本、技术、市场、管理、企业等的不可控性,甚至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经济的自有性与自主权,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将依附型的经济结构改变为创新型、自主型的经济结构,并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资讯革命的挑战。
第五,表现在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的不同。前者注重招商引资、要素投入、增长速度,而不考虑其他,表现出粗放型的经济特征;而后者既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表现为集约型、效益型的经济特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重视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第六,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运作模式不同。前者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被动性更多而主动性偏少,引进多输出少,并过多地提供优惠政策,引起不公平竞争;而后者则不仅强调进一步对外开放、也强调对内带动,既强调引进来,更鼓励走出去,实行国民待遇,倡导公平竞争,既要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水平,又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变外贸结构水平,强化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改善国际经贸效益的同时,从事跨国经营、跨国投资、跨国并购并创建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第七,表现在经济发展的主体内容不同。前者的经济发展主要是被动地依赖于如‘三来一补’等加工工业,重视对外贸易;而后者则强调以流量经济为动力、以经济流量为纽带,主动地以流量经济推动城市、区域、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商品流、资金流、人流、技术流和资讯流,通过流量经济优化经济存量、强化增量、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包括提升城市与区域经济的结构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服务水平。
第八,反映在制度建设的层面不同、对创新体制的要求不同。前者更多强调引进、利用的经济合作关系和经济的当前收益,注重经济操作层面;而后者则不仅要求扩大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而且要求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产业、市场、体制、民生、设施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与全面衔接,对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完善在开放条件下的调控、管理和服务体制,要求在体制与机制上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运作,以实现一体化时代的更高水准。
深进入‘开放型经济’
综上可以判断‘开放型经济’相对于‘外向型经济’而言,具有更高层次,更加科学、开放、现代、公平、更加以人为本等特点。
深圳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深圳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告诉我们,深圳已经开始进入‘开放型经济’新时代,深圳应当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式与特区定位,特别是率先进行新一轮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继续发挥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视窗’与‘试验田’的示范作用。
应当说,‘开放型经济’是针对‘封闭性经济’而言的。如果说,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当年建立经济特区等是第一次体制改革;那么当前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在开放型经济模式下实现与香港的一体化连接,就意味着进行第二次体制改革,即打破传统的封闭体制,建立更加对外开放的国际化体制。因为,只有新一轮成功的体制改革,才能确保‘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深圳也只有率先进行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才有可能重新担负起新世纪‘视窗’与‘试验田’的使命与责任。
深港一体促深成国际化城市
这种国际化体制建设是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时代特征的。因为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生产力国际化对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而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则要求各经济主体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有效衔接,并实现对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推进,这也是‘开放型经济’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内容。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深圳的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建设,就必须实现在国际化体制建立上的重大突破。这是因为,深圳国际化路径的唯一选择就是深港一体化。当前,深港经济合作关系很不平凡,因为具有‘共同市场’特征的四大流通正在深港、港澳和内地之间获得逐步的推行和实践。对于封闭时代而言,深港之间商品、资本、劳力、服务等根深蒂固的四大管制正在松动,正在实现四大双向流通,这种以地缘经济、流量经济为特征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将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