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赛纳视线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区域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作者:张志宏     浏览:1555次    时间:2015-01-21

 [论文摘要] 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地方政府领导人高度关注和媒体的大力推波助澜下,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排名日益引人注目。但是在这一表面的喧闹之余,却很少有人认真地分析和追究一下现行的竞争力排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以致可能使一些不适当的排名产生盲目性、误导性。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弄清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理论与评价方法对于正确分析和看待城市竞争力实质,帮助区域政府评价自身的产业竞争力真实状况,寻找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方法和途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产业竞争力相关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等问题作一深入的讨论,以便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让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评价工作能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方向前进。

    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是目前为止被所有的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者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重大的评价缺陷,缺少这一项评价内容,产业竞争力评价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开展产业区域效益评价工作是填补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面一项空白的开拓性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产业区域效益概念,评价思路,并对相关指标内容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健词] 产业竞争力、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产业聚集、投资环境

    [正文]

 一、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区域效益的基本概念、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

(一) 基本概念

1、产业竞争力概念

(1)国内外现有竞争力概念综述

   从目前所出版的文献看,关于产业竞争力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主要有:(1)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环境说,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国家环境”。他根据对10个国家上百种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归纳出著名的“钻石体系”,以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金碚博士提出的““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显然,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内容:生产力和市场力(“盈利的能力”)。这一定义在国内影响广泛,有许多学者延用。(3)中国社科院的裴长洪博士    提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他指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4)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盛世豪教授提出的综合生产能力说。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5)四川师院张超副教授提出的效率能力创新说。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于不同国家的同类产业之间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以及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一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能力(庞娟,2001);也有的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定环境下产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周健,2001)。

   

(2)本人对产业竞争力的理解

本人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的产业与竞争对手(区域)相同产业相比较,对产品市场或投资资金、产业人才等资源的所具有的争夺能力。区域产业的管理主体是地方政府,受益者是地方全体人民群众,因此产业竞争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产业竞争得到丰富的产业收益,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福利、改善生态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产业竞争评价比较的对象是同类产业具有明显竞争关系的其他地区和城市。产业竞争的直接目标是产品市场份额、投资来源和人才来源。从产业特征看,产业竞争的范围可以是大类产业、产业分类部门或产业具体环节;可以是国际性竞争产业、区域性竞争产业;可以是服务型产业、工业品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产业类型特征不同,产业竞争的目标有差异,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也应有所区别。

本人所提出的产业竞争力概念与上述国内外现有概念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鲜明特色:(1)明确产业竞争的争取对象,由于产业类型的不同竞争对象的目标(产品市场、外来投资、吸引人才等)不同,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思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大不相同;现有评价理论往往忽略具体竞争物化目标来笼统谈评价指标构造和评价方法,容易犯盲目性错误;(2)明确竞争对手的相同产业具体竞争环节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比较评价对象,以定位定性的分析为基础,来进行产业竞争力的比较评价,更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真实性;(3)强调评价主体的利益考察,把评价主体的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及产业竞争力转化收益纳入产业竞争力评价内容,更加明确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目的性和应用性,使竞争力评价工作更好地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更有利于指导城市产业管理工作。


2、产业区域效益概念

国内外目前普通忽略对产业效益的考察,因而也就十分少见关于产业效益的概念描述。本文第一次提出产业区域效益的概念。本人认为,产业区域效益是指某一地域范围内地方政府和社会对某一产业或多个产业组合的单位投入所能获得的各种纯收益总和。产业投入有开发资源及基础设施投资、自然与生态资源投入、人才技术投入等。产业区域纯收益是产业总收益与产业成本之差。产业区域总收益包括:就业、财政税收、产业带动、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改善贡献,等。产业成本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占用及基础设施占用机会成本、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成本、城市人口管理成本,等。

   从收益主体上讲,产业的投资与收益主体应是区域全体人民,但是由于以这一主体计算投资总额和纯收益十分困难,且没有统计指标体系来全面真实反映。为此,我们可以以地方政府对产业的投资收益来近似表达区域产业效益,政府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表者,而且政府对产业的投资与收益都相对比较容易界定,统计数据也较容易采集。因此,本文所进行的产业区域效益评价,始终以地方政府作为产业效益评价的对象。

这里所指的产业区域效益与一般传统使用的“产业效益”概念有本质的区别。现在许多机构仍然不正确地使用着传统的产业效益概念和统计方法,应该得到纠正。一般地,人们把产业内各类企业财务效益指标值加总作为产业效益指标,如:《2005广东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构成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综合指数。

这显然是与正确的产业区域效益概念不相符的。一是对产业利益主体不明,不是以主体城市(政府)的投入产出角度来定义产业效益;二是把区域企业效益指标综合相加简单地等同于区域产业效益指标;三是产业效益缺少宏观产业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的时代要求。

   又如:柳卸林 张杰军(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如何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效益》一文中,提出以销售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人均利税等指标来评价高新技术产业效益。显然这一方法,也是未能跳出企业财务效益的局限,是对产业效益概念模糊不清的表现。  

(二)产业区域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联系与区别

1、产业区域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密切关系

区域产业竞争力强调产业内的企业群体与产品的市场扩张能力、配套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但也不能忽略产业区域效益,离开推动产业发展的主体的利益来谈纯粹的产业竞争力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产业区域效益的纯粹的产业竞争力是没有意义的。

产业区域效益强调区域通过营造产业环境、培育产业竞争力,达到吸引外部企业投资、人才聚集,在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大化的条件下,达到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就业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一般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区域效益的前提的条件和基础,是实现产业区域效益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较高的产业竞争力,就不会有较好的产业区域效益。同时也只有具有良好的区域效益的产业,才会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扶持,得到各种资源的优惠,从而反过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区域效益是地方政府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区域效益的统一是各级政府的产业政府和产业管理的手段和目标。

2、产业区域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区别。

一是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产业不一定就必然产生良好的产业区域效益,有些产业虽然市场竞争力很强,但由于资源消耗大或环境污染大,不仅不会给地区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甚至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这样的产业就是再大的竞争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应该被淘汰的,是不应扶持发展的产业。

二是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产业竞争力是从地区之间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外部资源吸引能力来观察产业要素优势情况的;而产业区域效益则是主要从地区利益的角度来评价政府对产业的综合投入产出关系。

二、  产业竞争决定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1、国内外现有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述

   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主要有:(1)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环境决定体系;(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博士和裴长洪博士等人的竞争因果决定体系;(3)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的城市收益决定体系;(4)上海社科院厉无畏教授的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体系;(5)暨南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的“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广东省家电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的“广东省建材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综合分析上述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所确定的决定因素与指标体系,主要有如下特点:


                  国内外关于产业竞争学说的特点与述评

竞争理论与评价方法 创立者 研究重点 指标设置主要思路 忽视的主要方面

和主要存在问题

1国家环境决定论 波特 国家竞争能力 影响因素 1、直接争夺目标与争夺主体选择不明确,不具体。

2竞争因果决定论 金碚

裴、长洪 产品市场与对手的争夺 竞争结果与直接间接因素 1、缺乏主体城市产业区域效益比较;

2、缺少对外部资源、资金、人才为争夺目的产业竞争力比较。

3产业收益决定论 倪鹏飞 产业收益的城市 各种产业的收益合成 1、只强调竞争转化成果,忽视具体产业竞争对象、竞争能力和影响因素分析。

4、产业组织结构决定论 厉无畏 产品市场争夺 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作用 1、缺少竞争结果、综合影响因素、转化效益指标;

2、与金碚竞争因果决定论其他缺点相同。

5、工业竞争力评价 暨大 企业群体效益 企业群体盈利能力 1、评价对象的受益主体利益导向不明确,主体应是城市或城市政府,而不是企业群体;

2、缺少竞争争夺的对象(资金、人才等)竞争能力分析;

3、缺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4、未能把产业区域贡献水平评价并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6、产品+企业+产业竞争力综合模式(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

产品、企业、产业表现 市场、规模、组织结构、技术、品牌+环境 1、未反映产业对城市的转化效益;

2、缺少竞争争夺的对象(资金、人才等)竞争能力分析;

3、未能把产业区域贡献水平评价并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7、广东省家电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钻石理论 1、未反映产业对城市的转化效益;

2、缺少产业竞争表现显性指标;

3、缺少竞争争夺的对象(资金、人才等)竞争能力分析;

4、未能把产业区域贡献水平评价并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8、广东省建材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钻石理论 生产+市场+技术+盈利+资源 1、 竞争物化目标笼统、不明确;

2、 与上述5、6、7项其他缺陷相同。


      2、本人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理解

   

一般地,区域政府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是想通过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吸引外界企业投资资源、人才资源,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可见区域产业竞争的物化目标是产品市场、投资、人才资源,直接手段是通过产业聚集、技术与品牌扩展市场、提高技术和降低综合成本,基础是投资软硬环境,竞争对手是具有相同资源需要的城市或地区。竞争能力的主要支撑力量是产业的市场扩张能力、利润创造能力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资源持续供给与科技开发能力)。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产业区域综合效益。

因此,产业竞争力评价决定和指标构造要重点明确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竞争物化目标核心要素:

(1)市场争夺指向型产业竞争力核心要素评价应包括:产业市场结果表现指标、产业直接竞争能力指标(区域产业国际知名度、产业规模、产业组织、效率、配套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等);

(2)投资吸引指向型产业竞争核心要素应包括:产业投资水平、投资机会与发展空间、市场条件、生活水平、投资政策、产业链配套、投资成本与投资环境等;

(3)人才吸引指向型产业的核心要素应包括:人才水平、人才就业与发展、人才政策、工资水平、教育机会、生态居住环境等。

二是明确产业竞争特征:

(1)国际竞争型产业的指标核心要素包括上述(1)(2)(3)类要素;

(2)区域性产业、资源型产业的指标核心要素主要是投资吸引指向核心要素。

三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整体构造

应由如下四个层次合成:

(1)产业竞争力结果显性指标(市场占有率、投资总额、人才总量与它们的增长水平);

(2)产业竞争力核心要素指标(区域产业知名度、产业总体规模、产业配套采购水平、市场营销渠道、相关产业技术服务与金融市场服务水平等);

(3)投资环境影响指标(投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生产成本、产业政策与政府服务水平、生态居住环境等);

(4)产业区域效益指标(见下文介绍)。

上述四类指标综合才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   产业区域效益评价评价思路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是目前为止被所有的产业分析评价研究工作者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重大的评价缺陷,缺少这一项评价内容,城市竞争力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都是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因此开展产业区域效益评价工作是填补国内外产业评价内容空白的开拓性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评价产业区域效益的意义

1、可为选择战略产业、主导产业提供科学依据。比较各产业的区域效益的大小,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淘汰落后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直接科学依据。这比传统仅以产业结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为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体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时代要求。

2、为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区域经济社会总产出出水平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产业效益评价关于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的纵向与横向对比,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资源利用水平,了解存在问题,提出资源利用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3、有利于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自觉地朝着兼顾企业利益、社会利益、资源环境要求的方向前进,克服盲目追求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产业规模的不良倾向,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4、弥补目前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严重缺陷,引导产业竞争力评价走向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促进新型工业化。

   (二)产业区域效益的构成要素

产业区域效益构成要素可以分成投入要素、成本要素与产出要素三大类。投入要素是指政府对发展产业所需要投入用于土地开发、水资源开发、电力设施开发、交通道路设、通讯设施和教育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成本要素是指政府为了产业发展每年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社会代价,主要包括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政府所需的城市人口、卫生、治安、教育等管理成本,污染治理成本、资源使用机会成本。产出要素主要是税收、财政收入、技术进步、人才培训、就业贡献、产业带动和GDP贡献,等。

产业区域效益=(产出要素-成本要素)/投入要素。

         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投入要素 成本要素 产出要素 综合产出

(折算参考)

1、土地开发投入 1、企业社会管理成本 1、税收总额 1、税收总额*30%

2、水资源开发投入 2、污染治理成本与社会代价成本 2、财政收入总额 2、财政收入总额

3、电力设施投入 3、资源使用机会成本(土地、水电资源、燃油) 3、技术进步贡献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

4、交通设施投入 4、企业人员占用城市教育年度投入成本 4、人才引进贡献 4、留学生20万元,研究生10万元,大学生5万元

5、教育设施投资 5、就业贡献 5、每位本地就业人员贡献值1万元

6、产业带动效益(GDP) 6、GDP*平均税率*地方财政上入平均比率

7、区域品牌贡献 7、国际、国家、省名牌各2000,500,200万元

(三)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

   1、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产业产出状况,本文建立一个综合产出指标,这是在上述各项产业产出的数据基础上,以一个适当的价值转换方法,将各产出指标值转换成对应的综合产出值,然后将各指标综合产出转换值相加,就得到产业总体综合产出值(详见上表)。

由于上表要素指标中投入与成本要素的数据采集难度较大,难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考虑到产业评价分析是产业之间的相对比较分析,为克服产业评价指标绝对值难于计算的弊端,本文拟以投入资源要素原始值对产业综合产出比值的计算指标作为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化计算如下表:

                  区域产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计算方法 单  位 权重 标准

1、单位综合产出占用土地 总占地面积/综合产出 平方米/万元 40%

本地区各行业对应指标最低值

2、单位综合产出综合能耗 综合能耗/综合产出 标准煤吨/万元 10%

3、单位综合产出耗电量 总耗电量/综合产出 千瓦时/万元 5%

4、单位综合产出耗水量 总耗水量/综合产出 吨/万元 5%

5、单位综合产出/燃油消耗量 总燃油消耗量/综合产出 吨/万元 5%

6、单位综合产出污水排放量 总污水排放量/综合产出 吨/万元 15%

7、单位综合产出固体废物量 固体废物总量/综合产出 吨/万元 15%

8、单位综合产出废气排放量 废气排放量/综合产出 立方米/万元 15%


   2、产业区域效益评价打分方法:

(1)单项指标计分=100-[(单项指标实际值-本地区各行业中最低指标值)/(各行业中最高指标值-各行业中最低指标值)]*100

(2)产业区域效益评价综合得分=∑单项指标得分*指标权重。

   3、产业区域效益评价的应用:

(1)用于具有产业竞争关系的城市之间进行产业效益比较;

(2)用于同一城市内部不同产业区域效益比较;

(3)用于同一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产业效益比较。


参考文献:

1、 金碚等著:《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 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 《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4、 金碚主编:《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 2003 )——竞争力的性质和源泉》(企业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