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赛纳视线

预估武汉6成感染者未被发现,专家:隐性感染数据关系到疫情是否卷土重来

作者: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微信号     浏览:793次    时间:2020-03-29


一篇刊载于国际学术期刊的中国研究报告指出,在武汉一地的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恐有近60%尚没被发现,若不因应恐再度引爆疫情。专家疾呼,应不惜代价在武汉展开抗体抽样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25日报导,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团队,透过组建模型分析了武汉市卫健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截至2月18日的2万5961例实验室确诊武汉肺炎病例数据。

研究预估,武汉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发现的,其中可能包括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病例。论文认为,对未发现病例进行估计,对持续监测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研究3月6日在医学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xiv网站发布,并于3月20日被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网站引用。报告更强调,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弱,这类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爆发。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人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的全球监测"规定,"无论有无临床体征和症状,经实验室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者"均为确诊病例。但中国的确诊标准与此不同。

中国国家卫健委现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将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分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两类,无症状感染者不被列入确诊名单,但方案却明列"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对于症状感染者的排查机制,"第六版"防控方案显示,这类人员主要透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邬堂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访问时表示,可能存在59%未被发现的感染病例,是团队基于最保守的模型预测出来的,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此问题,早在2月中旬,他们曾向湖北省防疫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建议进行流行病学抽样检查。

他强调,科学是非常严谨的,可能的东西不能说成肯定。模型的空间设计没有完美的,所以一定要有大样本去做实际抽样,才能得出地区的差异和潜在的隐性感染数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姜庆五则表示,带毒的隐性感染者不会进行隔离,活动范围很大,危害性也就更大。

他认为,模型假设条件很多,像武汉这么大范围的感染,不能过度信任模型,一定要透过实际调查隐性感染人数,而抗体检测则是确认新发传染病隐性感染很好的方式。

姜庆五指出,派专业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武汉地区进行抗体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是很有必要,也完全可操作,更是武汉应该完成的。一部分针对先前被排除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高暴露族群,另一部分则针对一般人群。"除武汉之外,没有其他地区可以完成"。

他表示,在理论上,抽样的样本规模越大越好。而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则需要假设一系列的条件,才能确定样本数量。根据武汉目前的累计确诊人数,起码要做2500人以上的抽样调查,才能反映整体情况。

姜庆五指出,隐性感染的数据是影响日后决策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新冠肺炎是否会捲土重来,以及一旦捲土重来,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调查对武汉、对国家都很有意义,只要有可能性,即使砸锅卖铁也应该做"。

在世界战疫战场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本身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是他们却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对这些隐性病例的初步详细估计表明, 这些隐性病例可能占所有感染病例的60%左右。

许多科学家怀疑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隐性病例库,因为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并没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也没有到过疫情爆发地。大多数轻症患者由于症状较轻,还没有到寻求医疗救助的地步,并且也可能会躲过诸如体温检测之类的筛查方法,因此这种现象的严重程度及其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仍然难以捉摸。

2020年3月20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 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报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爆发。


如果按照Nature的分析预测, 新冠疫情想在今年夏天结束几乎是不可能了。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