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点燃爱家乡谋发展的激情——对话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秘书长李从国

作者:贵阳新闻网     浏览:4785次    时间:2015-08-29

近日,本报刊登了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秘书长、两次“贵州行”代表团秘书长李从国题为《激情燃烧的贵阳》的来信文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对此文作批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给李从国回信,并寄语要集聚黔籍人才智慧、共促家乡跨越发展。

 文章刊发后,在贵州引起强烈反响。为什么要写此文?对家乡发展有哪些建议?近日,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身在北京的李从国

 记者:李博士,您写《激情燃烧的贵阳》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

 李从国:近两年,我两次带团回贵阳调研考察,发现贵阳正在发生惊人的变化。发展方向上,提出生态经济两相宜、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发展眼光上,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被动型、追赶型逐步工业化途径,直接瞄准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设计贵阳的产业体系蓝图;发展措施上,高端引入中国最发达最前沿的科技经济体系,全面展开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切合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为绿色低碳的未来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些,都让人觉得贵阳正在经历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有感而发才写就此文。

 记者:李博士研究宏观经济建树颇多,又对北京、贵阳两地了解很深,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与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落地生根”,将对两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您如何评价贵阳与北京之间的合作?贵阳与北京的合作应注意把握哪些方面?

 李从国:说实话,没到贵阳深入了解前,我在北京也听说贵阳要与中关村合作,闯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的确引起了我的关注。

 贵阳与北京之间的合作,是难以想象且非常巧妙的资源优化配置,用经济学、博弈学的语言讲,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北京与贵阳合作,必能集聚发展正能量,使双方都能受益。

 我认为,京筑合作中,贵阳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深入打造服务型政府。第二,培育打造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加深产业氛围,把贵阳建成中国的“数谷”。第三,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短缺这个关键性问题。对外面的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活得好,不想走;对本地人才要激励他们自觉提升素质,要提得起,放得当,用得好,成得事。贵阳不仅需要“开物”的气度,还需要有“树人”的氛围。社会终究是由人组成的,人文上不去,事情办不成。

 记者:李博士创办的全球贵州博士网,汇集1000多名黔籍博士,前期已为家乡做了许多公益活动。随着贵阳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您将如何利用这一高端人才平台为家乡今后的发展做更多贡献?您对贵阳的人才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李从国:全球贵州博士网是我个人出资创办和维护运营的,但它属于贵州,属于家乡故土,不是哪一个人的。目前这个网站是公认的在网博士最多、凝聚力最强、点击率最高的区域性博士精英网站。网站成立9年来,的确为家乡做了不少公益活动,但相比家乡对我们的生养恩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我们还要整合资源,积极与贵阳各区(市、县)对接,全面了解需求,帮助解决问题,为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贵阳的人才工作,我认为做得非常好,在与贵阳负责人事工作的部门交流时,我体会到贵阳是真正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亲近人才。如果要提点建议,个人觉得,一是贵阳可以以打造发展升级版为目标,打造全国吸引人才的典范区,引进高端人才;二是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建立具有教育、培训、激励功能,有益于个人成才的公益频道,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培育更多人才;三是充分发挥阳明洞、孔学堂的作用,邀请知名学者来贵阳讲学,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本报记者 田方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