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经济企稳对宏观政策提出新要求

作者:     浏览:1401次    时间:2009-05-29

   [摘要] 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在经历去年四季度急剧下坠之后,宏观经济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现相当理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还存在若干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政策目标在于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引向实体经济部门,尤其是公共部门。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或许不如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那么集中,但对于经济结构的平衡将更有意义。

(中经评论·北京)经济企稳之后,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接下来仍是一个关键时期。在继续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同时,还需要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跟进。


  3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猛增1.89万亿,将一季度新增总规模推至4.58万亿元,这一规模与2008年全年相差不多,且已完成全年新增投放量底线(5万亿元)的90%以上。在货币环境空前宽松的背景下,物价的继续下跌没有引发多少悲观讨论。如果在坊间提前露脸的物价数据属实,3月份CPI和PPI同比增速将出现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的情况。


  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在经历去年四季度急剧下坠之后,宏观经济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现相当理想,尤其是在月度环比的数据上。3月,中国进出口同比跌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收窄,当月外贸顺差强劲反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回升,前两个月同比增长3.8%,3月同比增长8.3%。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仍在探底明显不同,中国的部分指标开始企稳甚至有所回暖。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这也支持了资产价格出现一轮不错的反弹。


  眼下有关经济是否已经见底的争论很多。笔者还是坚持已经给出的判断,经济已经触底,并认为触底并不意味着反弹会立刻展开。近期宏观经济可能会有所回暖,但力度应该相当微弱。应该说,虽然急速的V型反转不大可能上演,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表现了。


  说现在是关键时刻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在这幅近乎怡人的图景中,宏观经济还存在若干的不确定性。首要的不确定性当然来自外部。金融机构爆发出灾难性消息的可能性已经减小,但如果其有毒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及时清理,一些机构或将难逃沦为“僵尸银行”的厄运,这会拖延欧美实体经济的复苏。此外,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业--比如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困境,也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产业收缩。总之,年底之前,外部环境不会好转,出口下降导致的调整还会持续。


  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内部。经济暂时企稳之后,政策进一步加码似乎失去了目标。事实上,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营造出了壮观的新增信贷规模。不过迄今为止,有迹象显示,这些信贷以及投资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政府支持项目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占主导的部门,出口和私人部门甚至仍在收缩。三月份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最能说明这一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连续4个月反弹,已经达到了50以上的水平;但法国里昂证券公布的3月份PMI指数不增反跌。考虑到样本范围,这一变动反映了中小企业--特别是与外贸、出口相关的中小企业仍未度过时艰。


  现在市场上涌动着空前的流动性,以目前的实体经济增速,显然无法消化这些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要么在金融系统空转,要么导致经济进入滞涨,除非实体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研究表明,在上世纪大萧条中,一些国家的反应是迅速放弃金本位制,而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不惜代价地固守金本位制。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可以增加货币供应提高价格水平,并且在短暂的迟疑后,这些国家也的确这么做了。而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被迫陷入更严重的通货紧缩。有证据表明,那些放弃了金本位制的国家比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得更快。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坚持金本位制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复苏。复苏对汇率制度的高度依赖,有力地证明了货币因素的重要性。


  这一发现已经在当前的危机救助机制中被充分吸收利用。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在货币供应明显增加之后,在美国是罗斯福新政最终拉动经济走向复苏,而在德国,是纳粹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就这方面来说,政府支出在当前做得还不够。这一方面受制于各国不容乐观的财政状况,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繁杂的政治程序制约的结果。


  鉴于外部环境近期难有起色,政策面就需要考量已有政策是否能够避免经济二次探底。在私人部门自发增长的动力启动前,政策力度就不应该减弱。实际上,进一步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失去目标。如果有新的刺激方面,那刺激重点必将转移至公共领域和被用于启动内需。应该指出,居民消费的表现还是令人欣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由2007年的16.8%提高到2008年的增长21.6%。但如果要想改变我国消费率的历史性下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略高于50%。该比例在上世纪90年代降到了46%,2005年是38%,2007年大约为35%。要知道,2007年美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为72%。


  就具体政策而言,很多人对下调“双率”(利率和准备金率)充满期待。但考虑到货币供应处于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信贷增速规模巨大,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和空间不会很大。当前的问题不在货币金融领域,而在实体经济当中。货币政策更可能再次充当一个风向标,随之而来的将是政策框架以及各类细化政策的出台。政策的目标在于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引向实体经济部门,尤其是公共部门。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或许不如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那么集中,但对于经济结构的平衡将更有意义。


  温总理日前在离开泰国前回答是否会有进一步刺激经济政策出台问题时强调,一是尽快下达列入预算追加的刺激经济投资;二是尽快出台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且要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重点通过改善人民生活为扩大内需创造有利条件。前两点此前已经明确提出并开始落实,第三点有望成为未来政策的新的着力点。


  在笔者看来,刚刚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就可看作是新的经济刺激计划。8500亿元的资金是新增资金,投向也是长期积弱不振的领域。教育和社会保障当然是备选领域。此外,城市化可能是一个涉及面更广的突破口。社会服务的均等化使得人口迁移阻力更小,而城市化则能够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