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贵州中小企业:结构性制约与成长路径

作者:     浏览:1208次    时间:2005-03-22

   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生态平衡”,中小企业是这一“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企业“适度规模”理论也诠释了中小企业在相应产业范围,能寻求到适合其“产品区别性”、“市场不完全性”的成长空间。不管我们把中小企业看成是补充还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紧密相关,已是绝大多数人士的共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主要得力于中小企业的发展。1998年底,我国工业新增加值中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我国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大都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营造的市场竞争活力和挑战氛围,推动着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社会稳定贡献,乃是承载了75%的城镇就业压力,特别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除了我们常提及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环境、资源基础和区位等显性因素外,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中小企业对东部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1998年,在全国中型即工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中,东部占60.8%,西部仅占12.2%。小型企业中,东部占63.2%,西部仅占13.2%。工业增加值中,中东部和西部所占比重分别为63.8%和11.7%。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中,东西部所占比重分别为70%和8.5%。 从经济效益看,小型企业亏损面,西部为40%,东部为24%,相差1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面,东部为32.7%,西部为51.6%,相差近20个百分点。 从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看,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东、西部分别是12937亿元和1760亿元,占比分别为58%和8%;净利润分别是2455亿元和582亿元,占比分别为57%和12.7%。乡镇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从东、西部成长型企业量和结构看,1999年,以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基准为1,东、中、西全部中小企业数量差异比为4.4:1.7:1,成长型企业数量差异比为6.6:2.3:1,销售收入差异比为5.7:0.8:1,利润额差异比为6.9:0.7:1,资产总额差异比为5.6:1.5:1。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偏低,仅为30%左右,说明我们的中小企业中70%缺乏成长潜能,这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产业调整、转型和产业升级。西部地区的企业成长弱势更为明显,实施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更小。 贵州地处西部腹地,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无区位优势,常见的经济推动显性因素难成气候。加上我们的中小企业在整个西部省区中属于末位,可以这样说,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不是某一或某些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组关联性障碍所致,即结构性制约因素影响了贵州经济的全面启动和快速提升。 贵州中小企业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功不可没。仅从经济发展较快的贵阳、遵义两地看,经济发展较快市县区小企业(非公有制类型为主)的增加值、税收,分别占所在市县区这两项指标的65%和50%左右,吸纳就业人数更高达75%左右。 但是也应看到,贵州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制度环境、信用支持力度、技术创新乃至管理、营销等,一方面还在重复其他省区中小企业以往的步履,无所创新;另一方面,没有塑造出极具差别性、独特性而能适应“不完全市场”的各自主体特征。更多的中小企业仍然徘徊于基础资源型、粗放型生存性空间,走上游产业发展的路子。在西部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弱化的今天,贵州的中小企业必须实现发展战略转型,放眼于西部开发大势,盯住市场需求,选择一条或几条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成长之路,在充分掌握自我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出能快速领悟市场、把握市场、掌控市场的中小企业独特竞争能力。这才是贵州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渠道及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营造稳固的基础。加强中小企业产权治理与管理,理顺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明确政府在中小企业成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来实现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及升级。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自身能力,弱化其对政府和政策的依赖,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贵州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