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建设“绿色浙江” 走文明发展之路

浏览:1198次    时间: 2004-11-2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是我省在新的历史阶段,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在全国率先打出绿色品牌,充分体现了浙江的地域特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顺应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意愿,是增强浙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绿色浙江”,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凝聚力工程,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我们要顺势应时,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绿色浙江”建设。

  建设“绿色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建设“绿色浙江”,就是以“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积极建设和保护“天蓝、水清、山绿、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奠定基础。同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设“绿色浙江”是提高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我省是一个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中有许多还属于粗放型,“低、小、散”。因为地理构成的特点,我省70%的人口集中在20%的平原地区,经济布局相对集中于沿海及平原地区,全省环境容量非常小,单位面积纳污量居全国前列,环境压力很大。

  建设“绿色浙江”,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我省有限的环境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建设“绿色浙江”是加快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保证。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我省现代化五项指标中,环境保护就是其中的一项。这充分说明,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的内在要求。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领先位置,但环境问题目前已成为我省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难点。面对我省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走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建设“绿色浙江”,有利于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使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碧、居更佳,山川更秀美。 围绕建设“绿色浙江”的核心,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它的内涵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绿色经济,就要大力培育低消耗、轻污染、高效益型的产业,提高我省GDP中的绿色含量,从而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农业方面,要把发展绿色的效益农业放到重要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推动专业化分工合作和区域经济联合,形成种养加结合、农牧林结合、贸工农结合的新型绿色农业产业。

   发展林果业,保持水土;发展园艺产业,扩大品种、规模和领域;发展休闲农业,不断提升档次和水准;发展绿色畜牧业,逐步提高在农业中的比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 在工业方面,要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使更多的产品贴上绿色标签;在工艺设计及产品包装、营销理念和策略中注入绿色概念,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环保产业方面,要以环保产品基地和发展环保工业园为抓手,不断提高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环保设备的成套化率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规范和提高咨询服务业,推进环保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行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继续保持我省环保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在旅游方面,要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生态资源,在规划引导、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变生态优势、自然优势为旅游优势、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各类风景 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夯实建设“绿色浙江”的基础,努力营造绿色环境 绿色环境是“绿色浙江”最根本的基础和活动舞台,是“绿色浙江”的直观表现。营造绿色环境,就是要通过环境保护,提供一个与我省人民小康生活相适应的良好人居环境;通过提高区域环境品位,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创造一个更高水准、更具吸引力的、符合国际潮流的投资环境;通过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工业污染控制方面,要重点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减轻污染负荷。当务之急是在监督二字上下功夫,加大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长效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在防止新污染源产生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关闭污染严重企业。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要着重抓好生态示范区、生态村镇的建设;植树绿化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等生态良好地区和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和地下水、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资源的保护力度,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抓住建设“绿色浙江”的灵魂,大力弘扬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弘扬绿色文化,既是直接为增强和丰富我省文化力建设进一步充实内涵,更是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强大的社会人文支撑力,从而促进我省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 在理念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符合当今国际大趋势的新的发展观。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省情和我省的环境特点,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载体的创建活动,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讲究诚信,善待自然,将绿色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规制方面,要加快与建设“绿色浙江”有关的立法步伐,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编制建设“绿色浙江”规划,探索建立绿色GDP的统计体系,确立政府环保行政责任考核机制等。要规范社会成员的环境行为,遵守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减少和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 在科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力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将绿色文化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进而形成文化、科技、经济运作一体化趋势。 在生活方面,要将绿色文化与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推行循环经济;将绿色文化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开展清洁生产;将绿色文化与消费相结合,鼓励绿色消费;将绿色文化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提倡自然、和谐、文明、健康、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 建设“绿色浙江”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只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浙江的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社会更进步,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绿色浙江”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