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众对自然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渴求,大家越来越关注乡村康养。乡村康养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乡村康养,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模式。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乡村传统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就是以种地为主,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从经济学看,以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耕,经济产出很低,这也是各地发展经济都会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原因。
因此,从经济学看乡村康养把乡村除了土地外,更多的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利用起来了。同样的空间同时发展一二三产业,经济产出倍增。据不完全统计,乡村康养至少提升乡村经济3-5倍。环小浪底区域有耕地245万亩,森林面积290万亩,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乡村康养的发展,未来可产生几百亿的产业增加值。
二、从乡村振兴角度看乡村康养
1.以产业融合加速发展
康养产业可以与当地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提高附加值。康养产业可以和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演变成为康养旅游业;康养产业可以和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产品康养品牌化;康养产业可以和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康养制造业及康养工业旅游。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运作边界,同时也会对打破区域边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重要作用。
2.为传统产业赋能创新发展
康养产业具有改造当地的传统产业的能力,为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增强当地的自我造血能力。传统的农业很难把贫困地区带出贫困陷阱,因为这种经济形态有着太多的弊端。康养产业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且对于环境的高度要求以及产品产出方式使之天然具有与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特色产业以及传统农业的产业联系,可推动这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3.促进产业要素流入持续发展
康养产业在推动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明显存在着一个可以长期维持的动力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存在着三种经济要素的流动:首先是外部流人的资本流,这股资本流的流入是逐利的,它也必将会以资本的形式流回;其次是技术流动;最后是信息流动。
三、发展乡村康养的五大要点
1.做好顶层设计。
乡村康养是一个跨产业、多业态、复合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站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基础上,将医、康、养、健带入田园,赋予休闲农业新的功能。开拓休闲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乡村康养目的地,打造集吃、住、游、购、养生、保健、疗养、康复、度假等于一体的高品质的乡村康养产业综合体。
2.强化政策保障。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发展康养产业时,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做好配套,通过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等方式,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医养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比如,在康养产业发展的土地供应和场地资源方面,可以依法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存量,提供给社会资本用来开办养老机构,鼓励村三产预留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按照国家11个部委发布的《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精神,将乡村各类闲置社会资源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通过合法手续,提供出来作为养老用地。
3.规范标准认证。
加快乡村康养相关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乡村康养标准体系,营造规范、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制定乡村康养基地认证办法,开发相关产品,以乡土化、景观化、体验化、生活化、情感化、演绎华为手段,建设呈现乡村自然形态、山水田园风光,集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态游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康养基地,积极打造一批具有乡土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康养地理品牌。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效降低农村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吸引人心、增加人气、留住人才,特别是加快山区路、水、电、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关服务,为乡村康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农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专项技能学习扶持力度,同时出台激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新乡贤、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就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