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井欽閣深圳十七日專電】專家們認為﹐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土地市場建設﹐正從過去的行政管理型邁向市場經營型。中國新一代的城市運營商也已開始露出萌芽﹐中國已進入城市運營的新時代。
近日﹐一場關於經營土地﹑經營城市的論述﹐從中國土地市場化策源地──深圳發起﹐並迅速席捲大江南北。全國五百多位城市市長和國土資源廳(局)長﹑土地交易儲備中心負責人等代表及近一百家權威媒體齊聚深圳﹐一場由表及裡的土地經營思潮至此拉開序幕。
記者昨天從二零零三年中國城市土地運營博覽會新聞發布現場了解到﹐由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與管理司﹑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地博會」將在明年六月六日至九日在深圳舉辦。
回顧一下我國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它幾乎與改革開放同時起步。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中國首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在深圳落槌﹐到明年六月﹐第一次地博會將在深圳舉行。二十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在土地市場建設﹐特別是制度建設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正從過去的行政管理型邁向市場經營型。目前﹐我國土地使用制度總的來說是好的﹐但各地的發展並不均衡﹐一是一些地方把土地招標﹑拍賣活動看成簡單的賣地﹐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和投資環境策劃﹔二是個別地區公開宣稱來本地區投資項目用地免費﹐地價惡性競爭造成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三是一些地方與部門仍然沿襲計劃經濟時期行政審批決定土地使用的作法﹐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進程﹔四是境內外各類投資資金缺乏有效﹑可靠的渠道和平台﹐土地信息不對稱﹐進而影響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舉辦「地博會」正是為了總結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的經驗教訓﹐研究如何形成統一的全國土地大市場﹑從而提高政府土地運營的水平與效率﹐探索建立集中﹑有序﹑規範和有利於交流﹑溝通的新的土地市場化平台。該系列活動的舉辦﹐必將大大提升經營土地與經營城市的整體水平﹐推動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發揮日益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進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它也標誌著我國已進入城市運營的新時代。
記者從有關專家學者那裡了解到﹐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經濟社會資源的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然而﹐作為在資源配置中最具決定意義的資源──土地卻始終處於國家所有﹑政府調撥﹑計劃先行甚至無償使用的尷尬境地﹐土地不能在經濟運行中顯示其本身所具有的有價﹑流通﹑增值﹑激活其他資源的資產資源屬性﹐導致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更加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得以最大化﹐進而導致不良的經濟結構與產業構成﹐不利於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此次由國土資源部以政府行政的形式﹐第一次明確提出「經營城市﹑經營土地」的概念﹐並將城市經營與土地經營的新課題第一次擺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議程﹐對未來中國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發展意義深遠。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資源配置與宏觀調控已成為政府作用於經濟運行的主要方式與手段﹐城市運營更超越原有的城市建設和地產開發模式﹐站在更高的層次進行城市整體經濟經營﹐符合了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另外﹐作為首屆中國土地博覽會系統工程的重要內容﹐中國十大城市運營商的推介活動﹐在深圳激烈展開。經過「地博會」以及相關機構的聯合提名﹐三十一家品牌發展商成功入選十大城市運營商提名榜。最後經過角逐﹐萬科﹑沙河﹑卓越﹑駿豪等贏得十大城市運營商稱號﹐王石﹑鄒明武﹑朱樹豪﹑李曉平等被推介為中國首批首席運營官。
(文章来自: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