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宏:《特区经济理论与实践求真论文集》
作者:张志宏     浏览:1281次    时间:2004-11-27
一、 出版意图
深圳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全面、深入地总结和探索深圳经济发展轨迹、发展特点、机制和经验教训,不仅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比较各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学习和借鉴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发展开放事业深入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目前在众多的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文献和专著仍主要局限于如下几种类型:1、政府背景的研究报告与专著型。这一类大部分以政府部门的名义或行政领导人的名义进行编写,往往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以正面宣传为主,而对规律探索和问题研究比较欠缺。2、教授论著型。由于大学教授们长期从事经济理论教学,难于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特区的广阔基层经济实践进行深入的了解,无法切身感受特区经济的跳动脉搏,其研究成果往往过于理想化、比较空洞,有的甚至产生误导实践的结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3、专业研究院型研究。往往由于研究人员每一时期从事的研究课题过多,对单一经济专题研究时间不够充分,同一专题接触基层、接触企业时间更少,跟踪研究时间周期太短,其研究也往往不够深入具体,有时草草作出结论。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现有研究成果很难满足广大经贸工作者,决策者、研究人员、大学生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全面、深入、正确、准确地了解深圳经济特点,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特色的要求,还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作出新的探索。本书的出版就是试图在对特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出一点努力。它是十多年来本人以深圳改革开放实践的切身感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积累、思考和总结的结果。本书既有对特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轨迹的描述和介绍,也有对之进行的理论思考;既有对企业微观机制和分析研究,也有对政府层面、产业政策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经济分析的决策研究;既有对深圳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问题、缺陷和不足的揭示和反思;既有理论分析,也有操作层面的产业政策和管理办法的草案;在涉及经济研究的领域上,既有外向型经济、公有制经济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区域经济比较、经济安全、入世与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也有产业特点、产业政策的讨论。本书各文坚持从实践第一的观点出发,坚持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坚持从探索真理的愿望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各相关科学理论,努力正确、准确反映特区经济现实,并揭示内在本质和经济规律性,希望本书能为广大读者了解深圳经济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素材和全新的认识。如果通过本书能为决策者、研究者、教师和学生、基层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和有益的启示,也就是本人最大满足了。
二、 部分论文简介
1、2000年9-12月完成《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若干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的专题研究报告。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工贸易更是深圳市和龙岗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加工贸易经济是否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市经济及全国经济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国人对加工贸易的非议之声日渐增多,国家以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过于频繁,监管趋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加工贸易的作用和地位,科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澄清对加工贸易的一些偏见,探讨加工贸易发展方向、管理办法和政策,已成为全国外向型经济管理部门和外商投资企业广泛关注的迫切问题。本报告在国内第一次用确凿的统计数据及推理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加工贸易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重大作用,特别指出了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加工贸易对于增加国内就业、对于促进沿海经济起飞和对于我国扶贫攻坚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时下不少理论界人士和决策层的某些人对于加工贸易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于纠正人们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还集中反映了企业和基层呼声,指出了当前加工贸易政策中存在的主要政策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加工贸易政策研究和完善监管措施的若干重要建议。相关建议获国家计委十五规划建议优秀征文二等奖。研究报告获2001年龙岗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直接向国家经济管理高层和理论研究专家表达我们的意见和基层与企业的呼声,我们课题组联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研究所,邀请国家七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中国加工贸易专题研讨会”,与会领导和学者对本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关于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安全大论战若干问题的深入思考》一文,通过对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分析及民族经济规模变动的数学计算后,作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规模并未过大,在总体上并未构成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严重威胁,同时指出,我们在引进外资速度、结构,以及外来产品非法进入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比较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多年来经济理论界激烈争论的,关于外资规模是否过大,是否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一大是大非问题。同时也为国家高层采取正确、有效的利用外资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先后在《特区经济》、《国际经贸探索》、《高校理论战线》和《中国工业经济》刊载,并获“全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深圳市“三来一补”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是本人主笔代市政府计划部门起草的专题研究报告。本报告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深圳“三来一补”经济的特点,国内发展态势和深圳“三来一补”的发展背景、动力,分析了深圳“三来一补”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其经济贡献,并对其与“三资”经营成本和税费负担作出了全面比较分析,同时还研究探讨了“三来一补”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前景预测,提出了深圳“三来一补”发展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实施对策措施。若干条对策建议具有重大决策实施价值。这是目前为止,国内研究“三来一补”问题时间最新、立意最高、内容最全、资料数据最详实、决策建议最超前的专题研究报告。
4.《跨国公司投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本人代市政府外经贸部门草拟的专题研究报告。该报告综合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投资规律,分析了深圳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本报告被市科技局评为2003年度优秀软科学研究课题。
5.《深圳市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的比较与应用策略》一文,是为了纠正前几年在深圳乃至广东存在的许多扁低来料加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问题的偏见而作。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从经济贡献、经济实质、经营成本和经营监管等主要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认为: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一样是适合当前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良好经营形式,不应该盲目地将来料加工与淘汰产业划等号,不应不顾现实需要,人为地限制甚至排斥来料加工对当地经济的积极作用。本文还指出了合理选择经济形式,加强经济监管的若干策略。文章对于理清人们对来料加工经济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为来料加工正名具有重要性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决策者正确调整外资政策,经营者合理选择经营形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先后发表于《特区经济》、《国际经贸探索》,并获“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科学化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消除认识误区,科学评价国有经济》一文在收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国有经济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国有经济效益下降主要是企业利润转移的结果;;国有企业亏损增加是利润转移、市场竞争必然淘汰机制作用、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到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决不是单一产权因素引起的;国有经济效益在总体上优于非国有经济,近年来某些指标低于非国有经济则是由于不平等竞争因素造成的;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比重下降是国家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分析证据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极有说服力,有利于消除人们对国有经济认识问题错误倾向,对于鼓吹私有化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驳斥,同时对于坚定人们走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发表于《特区经济》,并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龙岗区第一届优秀社科论文二等奖。
4.《泰国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一文,在回顾泰国金融危机形成过程,全面分析、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三层次成因模式。同时依据这一模式对我国金融稳定性作了科学估计,认为总量通涨性金融风险基本消除,但局部性金融风险因素仍然存在。本文还详细地研究了局部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方面并指出了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这对人们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形势,为决策高层制定政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发表于北京大学光华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科学》1998年第一期。
5.《粤港经济的区域特征、衔接模式和策略》一文把粤港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整体来进行考察,以粤港经济的区域分布特征的分析为依据,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五圈层经济构造模式。依据这一模式深入考察了现阶段粤港经济衔接中存在的5 大薄弱环节,相应提出了6 项改进措施,包括:要高度重视第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合作,加大科教和科技开发扶持力度,加强第三产业更高层次合作,加快广东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衔接应从自发转向自觉这6项措施。本文1996年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未来与发展》。
6.《完善广东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与战略思考》一文在综合研究和考察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后,指出了现有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模型。该系统模型克服了既往模型的各种不足,并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创新;(1)强调国家创新系统的目标和系统效率的重要性;(2)强调创新系统内三个子系统,即:宏观调控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创新资源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流动的作用;(3)强调人文科学在国家创新系统的中重要作用;(4)强调资源合理分配机制、知识和成果扩散机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核心地位。文章根据上述系统理论系统、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我省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实际提出了完善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建议有:(1)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和建设模式的研究,提高系统效率;(2)改革现行科技经济计划管理体制;(3)把人文科学纳入科技创新系统,予以足够支持;(4)提高科技教育经费比重,使科教兴省落到实处;(5)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6)建立科技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计划;(8)鼓励合作研究,促进人才流动和知识扩散;(9)适当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10)建立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扶助基金;(11)调整高等中专学校的专业结构;(12)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等。
本人曾在2000年12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青年科学家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本文还正式发表于《经济前沿》杂志2001年第一期,并被录入《广东省第二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同时被登录到广东省科协的金科网站。
7.1998年主持完成由区人才领导小组组织区内专业人才开展的调研课题《构建龙岗区跨世纪产业结构新体系之研究》。该课题是1998年初龙岗区委组织部组织区内有关专家开展的5个社科调研专题之一,担任本课题组负责人。本项目在收集分析了本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产业调整的总趋势,结合龙岗区的实际提出了构建本区跨世纪产业结构新体系总体思路,并依据这一思路指出了多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对策建议。如建设龙城商贸中心,实现国有集体经济资产重组,调整修改产业规划纲要,强化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等建议,都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受到区领导的重视。
8.1998、3-5月完成《正确估价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市(区)影响,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调研分析报告。1998年初,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加深,我市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领导和市民关注。但是,人们对金融风暴的实际影响缺乏深了解,在认识上存在“笼统影响谈得多,具体认识少;悲观论调多,辩证看得少:恐惧心理多,对策研究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为此,本人在深入外资企业调查,走访基层管理部门和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报导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本市(区)受影响的正反效应和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影响的局限性和由此带来的某些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有利因素。这对消除人们的盲目恐惧心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提出了许多可供决策层和管理部门实际操作运用的应对措施。本文被深圳市委办公厅《参阅件》1998.NO6发表,提供给市主要领导和全市各级领导参阅,得到良好反响。
9.1999.4-6月参与龙岗区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文件《龙岗区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为法》和《龙岗区区属企业领导人员安置暂行为法》的调研起草工作。本人是两个暂行为法初稿、二稿及相关说明材料的执笔起草人。两个暂行办法中关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权限下放要与加强监管及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观点;关于企业领导人员安置与国有经济发展、企业项目开发相结合,要与保持稳定相兼顾、要与员工安置水平相协调的观点;关于建立经理人员公开、公平民主选拨,竞争上岗机制的观点;等都是在本人积极建议之下写进相关条文的。
10.2000年组织完成的《加入WTO对龙岗区工业外经的影响与对策》调研报告,任课题组长。加入WTO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也将对龙岗区工业外经经济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评价这一重大事件对龙岗区工业外经的影响,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艰巨复杂的工作。本课题组成员在龙岗区领导和经济发展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收集了大量WTO文献,深入研究了相关原则、规则和管理体系,并深入村镇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专家意见,在此基础上,用短短的半年时间就完成编写了30000多字的专题研究报告,并组织了一场专题专家报告会,举办了一次专题征文竞赛与评奖活动,最后还将相关成果汇编成约有20万字的专集文集《加入WTO对龙岗区经济的影响与对调研文集》。本课题专题调研报告在如下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突破:(1)在龙岗区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准确、深刻地分析了WTO对龙岗区工业外经的影响与对策的问题;(2)突破了现有关于WTO对地方经济影响分析中惯用以行业为主线的简单粗放笼统地论利弊的分析框架之局限性,从全新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准确性;(3)突破了多数研究仅局限于经济实体层面的局限性,对招商引资和体制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3)在对策研究中突破了人们忽视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薄弱环节,重点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提出了相关创见性意见和建议;(5)首次提出了热点招商、产权并购招商、生态招商、会展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概念、新对策。
三、 主要读者群定位
(1)各级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政府决策领导人员;
(2)各类经济研究人员;
(3)各类企业管理人员
(4)大学经济贸专业师生
四、 文集目录
(一)外商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1)《关于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安全大论战的深入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国家高教部主办,1997,NO1 ;《国际经贸探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主办,1997,NO4,约10000字。获98’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约10000字。
(2)《深圳来料加工与 “三资”经济的比较、应用与监管策略》,《国际经贸探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主办,1996。NO4。获“1997’全国国有企业和管理科学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获深圳市第六届企业管理征文竞赛优秀论文奖。约7000字。
(3)《深圳市来料加工经济发展策略探讨》,《特区理论与实践》,中共深圳市委主办,1996。NO1,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约5000字。
(4)《深圳市促进“三来一补”向“三资”企业转型研究报告》,市政府决策研究报告,2001年,约12000字;
(5)《深圳市“三来一补”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市政府决策研究报告,2003年,约70000字;
(6)《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报告》,市政府决策研究报告,2002年,被深圳市科技局评为2002年度优秀社科软课题,约12000字;
(7)《我国加工贸易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参加北京举行的“中国加工贸易研讨会”,成为主题发言材料,得到国家8部委领导高度重视,成为国家高层的重要决策依据。2000年,约12000字;
(8)《北京“中国加工贸易研讨会”备忘录》
(9)《正确理解国家外经贸政策调整,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走向海外》,深圳市企业家协会主办,1996,NO2。约4000字。
(10)《浅谈来料加工企业的国民待遇》,龙岗报,1995,6,3。约1500字。
(11)《正确理解国家外经贸政策调整,促进我区经济更上一层楼》,龙岗报,1995,12,20。约2500字。
(二)WTO与经济风险
(1)《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经济科学》,北京大学光华经济管理学院主办,1998,NO1.,约10000字。
(2)《正确估价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市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中共深圳市委〈内部参考〉 1998NO ,约7500字。
(3)《正确估价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区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龙岗区工业信息,内部参考,1998NO1。约6000字。
(4)《走出WTO的认识误区》,《中国经贸》2002NO6,5000字。
(5)《中国加入WTO对龙岗区工业外经的影响与对策》,内部研究报告,约20000字。
(三)体制改革与民营经济
(1)《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模式之探讨》,《福建论坛》,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96NO8。约6000字。
(2)《消除认识误区,科学评价国有经济》,《特区经济》,1997NO2。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获龙岗区第一届社科成果优秀论文二等奖,约8000字。
(3)《公有制改革要谨防进入新误区》《特区经济》1998NO5,《人民大学文摘汇萃》1998N06。
(4)《实行国有企业经营者与产权代表分开管理势在必行》,《特区经济》,2000NO5,约5000字。
(5)《深化股份制经济认识,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特区经济》。1999NO1,约7000字。
(6)《再创深圳宏观经济体制新优势的思考》,获深圳市第五届企业管理征文竞赛三等奖。约4000字。
(7)《我区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解决办法与建议》,内部研究报告,约10000字。
(8)《关于创新深圳行政机关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特区经济》2002NO5,约4000字。
(9)《健全社科组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龙岗报》,1996,5,4。获“我为龙岗献计策”征文奖二等奖,约1500字。
(10) 《浅谈深圳市城市化的若干关系》,《龙岗论坛》,中共龙岗区委主办,1997,NO2。约4000字。
(二)区域经济问题
(1)《粤港经济的区域特征、衔接模式和策略》,《未来与发展》,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1996。NO5.,约4500字。
(2)《CEPA对龙岗区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建议》,内部研究报告,约5000字。
(3)《我区外资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及我们的对策》,内部研究报告,约6000字。
(4)《构建龙岗区跨世纪产业结构新体系之研究》,内部研究报告,约7000字。
(5)《龙岗区跨世纪经济形势与对策研究》,内部分析报告,约13000字,录入《龙岗区镇经济研究》一书。
(6)《龙岗区乡镇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内部研究报告,约8000字。
(7)《龙岗区自营工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区级调研报告,约7000字。
(8)《正确处理外资与自营经济关系,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龙岗报内参,1997NO1,约6000字。
(9)《改善我区投资环境刻不容缓》调查报告,引起区领导高度重视,为开展全区治理“三乱”大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约4000字。
(10)《外商厂拖欠厂租、工人工资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龙岗报内参,96。8。28。深圳市委市府内参《信息快报》96。6。26。约1500字。
(11)《我区自营工业存在的若干问题》,龙岗报内参。约1500字。
(12)《龙岗区自营工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区级调研报告(本人主笔)。约7000字。
(13)《龙岗区乡镇企业发展策略探讨》,龙岗区工业信息,1995,NO1。约3000字。
(14)《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经济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建议》,内部调查报告,约8000字。
(15)《龙岗区2002年度投资环境评估报告》,内部分析报告,约4000字。(合著)
(16)《龙岗区工业用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内部研究报告,约15000字。(合著)
(17)《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我区自营工业新局面》,《走向海外》,1995,NO 4 。约4000字。
(18)《96年龙岗区村镇自营工业进展概述》,龙岗区工业信息,1997,NO1。约5000字。
(19)《龙岗区主要工业经济形式的现状、特点及其应用》,约4000字。
(五)外地经济
(1)《思想再解放、体制再创新是华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考察报告,约6000字。
(2)《珠海“万人评政府活动”考察报告》,约5000字。
(3)《中山南海虎门三地产业聚集考察报告》,约5000字。(合著)
(六)经济效益
(1)《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龙岗报》,1995,11,18。约1500字。
(2)《龙岗区区属国有企业行业效益分析、行业发展策略讨论》,约4000字。
(七)村镇经济
(1)《关于规范和扶持坪山镇民营加工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内部研究报告,约5000字。
(2)《横岗村以我为 主,经营“三资”企业》,龙岗区工业信息,1996,NO4。约2400字。
(3)《横岗镇西坑村兴办自营塑胶厂》,龙岗区工业信息,1996,NO3。约1200字。
(4)《兴宝公司全方位参与经营管理“三资”企业取得良好效益》,龙岗区工业信息,约1200字。
(八)产业经济
(1)《对我市产业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深圳市委《决策参考》,2000NO 。
(2)《完善广东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与战略思考》,《经济前沿》,2001NO1,《广东省第二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
(3)《龙岗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调研报告》,内部研究报告,(合著主笔),约40000字。
(3)《出口退税政策对深圳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内部报告,(合著),约5000字。
(九)项目规划研究报告(选摘)
(1)《葵涌高新技术走廊可行性研究报告》选摘
(2)《深圳七娘山科技旅游新海岸规划研究报告》选摘
(十)经济政策务实操作文稿
(1)《龙岗区国有企业改制后下岗人员分流管理暂行办法》,主笔;
(2)《中共龙岗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暂行)措施》,主笔。
(3)《龙岗区项目协调会议制度》主笔。
(4)《龙岗区招商引资考核与奖惩办法》主笔。
(5)《龙岗区招商引荐奖办法》主笔。
(6)《龙岗区推动规模工业园建设的若干措施》主笔。
(7)《龙岗区中介招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8)《关于建立招商顾问组织的建议报告》
五、 文字与页码估计
六、作者简介
张志宏,男,1959年9月生,籍贯:广东兴宁市,硕士,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现在深圳市龙岗区工业信息研究所主持所内工作。
主要经历:1978年9月-1982年7月,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1985年8月,广东省地质矿产局七0三探矿工程大队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分队技术负责人,获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5年9月-1988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9月-1993年4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情报研究所工作,工程师,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4月-现在,龙岗区经济发展局工作。
近年主要获奖项目:1998年获深圳市龙岗区优秀年轻科技人才称号,1996年获深圳市和龙岗区农村基层工作队优秀队长称号,2000获龙岗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龙岗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获龙岗区优秀共产党党员称号。
主要研究成果:本人获国家计委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获全国性专题学术会议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2项(2项一等奖),市级论文奖4项,区级论文奖多项。本人共在国家级经济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省部级以上经济理论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近年本人主笔完成的市政府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关于推动“三来一补”企业向“三资”企业转型的调研报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报告、〈深圳市“三来一补”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受到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许多生要建议被采纳实施。本人多年来结合工作主持经济调研课题近十多项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20多篇,几乎都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或被领导批示供有关部门参考,或在市区政府内参文献中发表,或直接成为政府重大决策的参考资料。去年在本人〈珠海万人评政府考察报告〉一文的推动下,先是在龙岗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评政府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后,深圳市委、市政府紧接着也开展了全市范围的“万人评政府”活动,意义重大,影响广阔而深远。本人多次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2000年12月26日成功策划组织召开有国家八部委部门领导和学者参加的"中国加工贸易研讨会",本人执笔起草的<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若干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2001年12月成功策划“WTO浪潮与龙岗区经济发展”大型研讨会,邀请国务院及省市知名专家及企业家代表精彩演讲,约300名政府机关及企业界人士出席会议,会议非常成功。此外还成功策划了实施了“坪地镇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推动了布吉镇政府与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合作开展“布吉镇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专题调研报告”调研工作,并在广东省委决策内参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