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访谈

魏达志:一体化使深港辐射力倍增

作者:魏达志     浏览:1077次    时间:2004-11-27

       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今天上午作关于“一体化视野下的深港关系”讲演。此前,本报记者捷足先登与魏教授长谈,深入了解其深港一体化精彩论点

魏达志简介:

魏达志,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1988-1989年留学澳大利亚,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达志文集》、《特区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论》、《转型期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与结构预期》;合著有《市场经济的两大结构》、《危机与重构——世界国有企业研究》、《高科技产业化的十大条件》。主编大型丛书《深圳高科技与中国未来之路》共20部,并主编其中5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任深圳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会长、深圳市体改办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精彩观点:

●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深港一体化如初生的婴儿,婴儿在出世的时候,母亲总会有临盆前的阵痛,而最好的镇痛药就是推进深港间的快速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我们期盼深港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期盼港澳早日融进珠江三角洲并形成自身城市群的特色,从而产生新的合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深港融合之后,将会出现世界级特大城市的价值特征。

24小时通关是一体化序幕

记者(以下简称“记”):深圳建市以来一直对深港之间的合作寄望较高,因为毗邻香港是深圳特区建立的直接起因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您怎样评价深港双方在过去一年中的合作?

魏达志教授(以下简称“魏”):2003年,深港关系出现了两大新的转机:一是1月27日深圳皇岗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二是6月30日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24小时通关表示“两城一体化”拉开了序幕;而在内地与香港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中,获利最大的就是深圳、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将由此而奠定整合大珠江三角洲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说,这两个重大事件将再写深港经济合作的新篇章,并将挑战香港、深圳当前的城市定位,深圳城市定位将在深港经济的一体化过程中依托城市的集群化并实现城市的国际化。

记:我们在探讨深港关系中曾经使用过很多概念,如衔接、合作、协调、互补、对接、整合、一体化等等。那么,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深港之间的合作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魏:CEPA出台之前,深港作为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其一体化程度甚至连最低水平还没有达到。而CEPA不仅大大地突破了所谓“自由贸易区”中关于相关贸易的设定范围,甚至对“关税同盟”的设置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超越。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水平程度迅速跃升至一体化水平的更高阶段。

摆在深圳面前的几个问题

记:在深港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摆在深圳面前的问题有哪些?

魏:首先是深圳的城市规格不高,缺乏实现经济一体化全面对接的行政地位,不能形成诸如京港高层对话、粤港合作机制的平台和局面。其次,深圳的经济总量不大,虽然深圳建立特区20余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综合实力的排名不断提前,但目前香港的经济总量仍然是深圳的9倍左右。

记:CEPA公布后,是否消除深港经济一体化道路上的诸多障碍呢?

魏:我认为,不应无限夸大CEPA对深港经济一体化的作用。CEPA虽然对目前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水平高度有重大突破,因为其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服务贸易的规模进入,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相关限制,但是CEPA中仍旧存在经贸安排上的单边色彩、只有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而没有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只有功能上的沟通而没有体制上的衔接、只有市场流通的统一安排而没有市场规则的统一安排。当然,我们可以理解CEPA根据国情实施的渐进性,同时也期盼着未来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香港人不应害怕“阵痛”

记:有人认为深港合作的进一步开放,会使更多的港人进深消费或购置房产,从而影响香港的经济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魏:香港在和深圳以及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在实现更大的双赢或者多赢之前,香港确实会产生临盆前的阵痛,这是必然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香港政府与市民有必要重新调整新的视角和心态,以双向的思维把自身切实地置于珠江三角洲之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市场作用和区域定位,从过去时代的单赢过度到一体化时代的双赢或者多赢,依托珠江三角洲并成为其龙头城市,以确保香港这颗东方明珠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枢纽与地位。

香港也大可不必回到过去的产业结构中去,以传统产业去挽救那种失去的繁荣,这不仅是因为时代不同了,产业链的结构不同了,香港所处于世界产业链中的时段与位置(香港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即后工业化阶段)不同了,而且还因为香港的投资环境与以前完全不同了。香港方面所担心的那种房地产价格下跌和香港市民到深圳购物所带来的局部影响,将会在深港一体化和香港、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淡化。如果政策允许,未来将有更多内地人士对等地前往香港购物、旅游、炒股、投资甚至购买豪宅,香港所失去的仅仅是当前双方结构中的局部利益,而在新的一体化大格局中香港将获得更多的新利益,即在发挥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枢纽、地位和作用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是因为香港在与深圳、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中,配置资源的范围更大,市场的覆盖面更大,深港融合将使两城的经济辐射半径成倍增长。

打个比方说,深港一体化如初生的婴儿,婴儿在出世的时候,母亲总会有临盆前的阵痛,而最好的镇痛药就是推进深港间的快速融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个初生婴儿将充满生命的活力、昭示美好的未来。

珠三角城市群将如虎添翼

记:曾经有多种说法谈到深港融合和珠三角的发展模式,如珠三角都市圈的形成问题、中心城市的定位问题、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和协调问题等等,上述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对于珠三角的未来格局,您怎么看?

魏:其实,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一个城市群,可以有一个龙头,也可以二龙戏珠,还可以三龙探宝,所以,无论是深港城市圈、珠澳城市圈或是广佛城市圈,只要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互补、繁荣与发展、只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就是好模式。

记: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深港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推动效应呢?

魏:目前,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经济总量太小,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市场覆盖面太小,研发能力偏弱,区域内产业布局欠完善,城市群内部协调不够,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深港一体化将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为以深圳为中心3小时车程范围内,生产了世界60%以上的名牌服装;生产全国三分之二的电视、冰箱、微波炉、热水器等家用电器,这片地区将因一体化而成为香港更直接的内在腹地;还因为深圳的集装箱流量已经由2000年的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2001年的世界第8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6位,再加上香港的世界集装箱排名第1的地位,这种优势叠加将使深港可以稳坐世界集装箱总量第一的宝座。

我们期盼深港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期盼港澳早日融进珠江三角洲并形成自身城市群的特色,从而产生新的合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迎接世界级特大城市的到来

记:对于未来的深港经济融合,您有着怎样的预期?

魏:深港融合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推进深港合作关系可以采取跨跃式的发展方式,直接朝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四个水平层次即“共同市场”阶段推进,实现商品、资本、人力和服务的四大流通。

实现深港融合之后,将会出现世界级特大城市的价值特征:一是开放性,使深港双城有着共同的、非常好的开放理念和全方位的国际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活动;二是包容性,表现出一个移民城市对文化、民俗、语言的包容性,对外籍公民或各地居民具有平等的态度,对各种优秀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三是多样性,体现国际化都市不同人群不同的价值存在,如思想观念、生存方式、工作机会、发展模式、居民人种与国籍构成的多样化;四是互补性,不但要实现深港双城之间的优势互补,也要实现深港和其他地区的优势互补,在实现双赢的同时,实现两城凝聚力与辐射力的不断增强;五是流动性,促使深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和技术流的流量增加,特别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物流;六是和谐性,体现出人的权利和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彼此的尊重,政府与居民、社会与自然都呈现出和谐安详的局面。

我相信,随着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文章来自:深圳晚报)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