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李从国:绿色现代化--走向科学发展的历史拐点

作者:李从国     浏览:1244次    时间:2005-03-31

   今天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亟需智慧的时代。在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环境窘迫交加的重压下,中国该怎样发展?在当代极不平衡的世界民族竞争格局、以及我国相对落后的国际地位基点上,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该怎样去安排?由北京中博联创经济研究所发起组织的“绿色现代化”理论专题(曾在《瞭望》(04年第40期)、《中国经济时报》、《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50多家网站转载),从国家现代化战略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了一点初步的研究。欢迎伟大的博客朋友批评指导。 在西方世界,资本主义曾在最初的100年里,创造了“100年超过一切时代”的资本主义神话。而在世界东方,中国人却在短短的25年时间内,将生产力提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GDP突破了11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元,城乡居民储备存款突破12万亿元,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举越过了温饱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入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崭新历史阶段。但是,我们也为今天的到来付出了沉重代价。那就是资源危急、环境危机、社会危险(下称“三危”),人口、资源、环境循环已达支撑极限。资源危急,指地球经40多亿年进化所形成、积淀的化石燃料和其他自然资源被消耗得所剩无几。环境危机,指粗放式工业化的无限制发展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人类生命支持系统在动摇,生物灭绝达到惊人的程度,人类、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人口、资源、环境循环即将断裂。社会危险,指两极分化、社会不公、腐败严重、治安不良等等。严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仅要发问:前途是什么?是家园,还是坟墓?彼岸在何方?是卡尔.马克思祈祷的“自由王国”,还是阿诺德.汤恩比警告的“自我毁灭”? 一、什么是中国的现代化 现代化,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先后开始了现代化实践。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层面的概念,而不是单指经济、政治或者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半个世纪前的1954年,周总理提出了现代化概念,当时叫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也是我们常说的四个现代化或“四化”。1964年底,实现四个现代化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中国的发展蓝图。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现代化开始进入实践。这一时期小平同志又把“教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干部现代化”等添加到现代化的内容之中。在十六大报告中,有10处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40处提到“现代化”。现代化实际上已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1978年开始并取得了史无前例巨大成就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形式。准确地讲,中国的现代化,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现代化”。 二、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上百年的起点上、在极不平衡的世界发展格局中艰难行进的,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遇到了当初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经过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有的遇到经济停滞、两极分化、社会不公、腐败猖獗、社会动荡等问题,即“拉美化”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创造了当代世界奇迹的同时,也面临着几个严重问题:资源危急、环境危机和社会危险的“三危”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循环已达支撑极限。 资源危急。主要是资源贫乏,可利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只大约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石油天然气储量更低,但资源消耗浪费非常严重。如土地耗费, 1996年到2003年耕地从人均1.59亩减到1.43亩,8年间锐减一成。又如万元GDP能耗,我们超过发达国家3-11倍。    环境危机。主要表现是80%以上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城市河段80%以上严重污染,农村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日渐突出,酸雨面积接近国土的1/3,海洋污染严重,食品95%以上受过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等等。 社会危险。主要是人口包袱重,中国需要用世界1/10的资源去养活1/5强的人口;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失业问题严重,城市登记的失业率为3%(但只有1/3的登记率),加上约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部分工人、农民、打工族、上访族、失业人口以及其他社会边缘人群组成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的权益保障非常脆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三农”问题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腐败现象严重侵蚀执政体制,败坏政府形象,恶化政民关系;公民权利保障系统脆弱,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等。 上述问题,既带有欧洲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高消耗高排放重污染支撑经济增长的特点,又带有当前“拉美化”的一些特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引致“三危”问题的现实原因和根本原因 上述“三危”问题的出现,除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变革必然产生阵痛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原因:一是单纯追求GDP增长指标。建立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基础之上的简单工业化,以及片面把GDP作为政绩考核指标的做法,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担。二是单调的城市化。许多城市只注重摊大饼似扩张,对城市人文精神、科学规划、配套设施特别是排污处理没有充分关注。占水污染一半的城市生活排污大部分没有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三是长期忽视自然、暴殄天物。50年代砍树炼钢,60年代毁林开荒,80年代江河受害,90年代空气遭殃。四是部分公权失控进入市场,与资本结合,滋生腐败,严重危害市场经济。五是社会公平保障脆弱。在此前的现代化实践中,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是政策一放开就见效了,而兼顾公平因缺乏必要的、硬性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变成了空头支票。六是政府成本高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太重。中国目前30人当中有一个公务员,公务员的比例,是印尼的3倍、日本的5倍、美国的8倍。国家财政刚性增长加大了既有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而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只有约40%,地方财政压力非常之大。为了满足财政的刚性增长,全国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为了维持地方机构运转,很多地方只能靠山吃山,近水吃水,无“山”无“水”的就搞“三乱”或借债度日。七是改革重点和顺序安排不够科学。25年来先下后上、先易后难的改革,逻辑上是触动不了既得利益阶层利益的,客观上是向强者倾斜的,结果必然是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改革的顺序不对,结果难免有违初衷。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必须先麻醉后开刀,如果先开刀,再打麻药的话,后果难以想象。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引致“三危”问题根子上的原因,是“五个缺失”,即人文精神缺失、自然观念缺失、公平制度缺失、科学发展缺失、法治保障缺失。这也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我国是系统地集中地暴露。 四、绿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三危”困境,不只是简单的资源、环境和人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要走出“三危”困境,走科学健康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一条以人为本的、充满生机的、科学合理的现代化道路。 这条路,就是绿色现代化道路,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确保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家和平崛起。这种现代化,一是强调以人为本、惟民是重。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绿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二是强调科学发展,人类发展、自然进化、社会进步必须相互协调,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人民的权利和意愿,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条件为代价。三是强调在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不称霸,与其他民族平等友好相处,实现和平崛起。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看,绿色现代化是走出今天困惑,走向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现代化,不仅是走出当前困境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要求。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民族复兴之路,可以依次用“三次革命”来概括。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主题是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手段是武装斗争;结果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面临的问题是国家贫穷落后、一穷二白。“第二次革命”可称为“温饱的革命”。主题是发展经济,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解决温饱问题;手段是政府权力调整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果是“翻两番”提前实现,13亿人的温饱基本解决,国家实力显著增强;新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环境污染起来越严重,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充分就业、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突出,人民群众政治权利要求越来越强烈,等等。必须强调的是,由于作为“第二次革命”手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率开始呈递减趋势,其作用已接近其可能性边界。这预示着新一轮的革命即“第三次革命”即将到来。按照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三次革命发展的趋势应该是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民政治抬头,经济翻身后,往前走就是人的发展问题。“第三次革命”的主题,必然是人的全面发展;手段必然是高于政府权力调整层面的国家治理结构的改革,即全面的社会改革。可见,“第三次革命”要走的路,正是绿色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历史和逻辑,正是这样惊人地统一于绿色现代化。绿色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和平崛起的历史拐点。 新千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在波澜不惊之中发生着一系列极为深刻的变化:从中央政治局组织学习宪法到建立法治政府;从保护农民工权益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政治主张;从科学发展观到各种措施严厉的宏观调控;从突破《黄宗羲定律》的承诺到取消农业税;从总理为民工讨工资到发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等。与这些变化同时发生的,是一段时期以来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各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开始有所缓解。人们普遍感到,中国有史以来最为严肃深奥的政治已经走下了高不可及的殿堂,融入了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现实在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新的人本时代。一个以人为本、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绿色现代化,正在结束中国自戊戌变法一百多年来民族复兴的历史漂泊,走向一个民主、科学、法治的崭新历史时代。   五、绿色现代化的入口 从根本上讲,走绿色现代化道路就是要解决上述“五个缺失”的问题。其中,法治保障是前提,是基础,没有这一条,其他四条立不住;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是灵魂,没有这一条,其他的都没有意义。在绿色现代化的入口处,必须在继承已有成就、抓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保持社会发展连续性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时机,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境界调整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大局,突破性地抓好以下两件大事: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经济建设。   抓制度创新,即从社会治理结构调整层面入手,推动全面的社会改革,实现依法治国,把以人为本或社会公平在制度上固定下来,为绿色现代化创造基本的制度条件。以人为本,是绿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全民层面,是公平;体现在政治层面,是民主;体现在制度层面,是法治。建立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保证。必须高度强调,全面的社会改革,不是当前改革层次的简单深入和改革面的机械扩展,而是根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要求,与时俱进,在继承已有改革成就基础上,把改革的重点和精力调整到国家法治化建设上来,把国家的现代化奠基在依法治国这个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之上。建立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法治化,是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的深入。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最重要的一步,是近代以来的我国的发展从“被动应付”到“昂扬向上”的历史分野,是中国社会生产力第一次最为彻底的解放,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第三次革命”的第一声号角。   制度创新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生活法治化。 抓经济建设,重点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坚持搞好经常性的宏观调控,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摒弃“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益)粗放的工业化和摊大饼似扩张的单调的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的升级,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经济增长、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关系。 二是财政政策要软着陆,要从积极转入稳健。第一层意思是近几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长期看对经济增长不利。第二层意思是长期形成的预算不是量入为出而是根据迅速增长的需要安排财政收入的做法,形成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刚性,这个刚性形成财政增长到经济增长的倒逼机制,这种现象必须改变。第三层意思是精简机构,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千方百计把高额的政府成本降下来。 三是全面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25年来我国城市化率迅猛提高翻了一番,大量新城镇出现,迫切需要一套适合国情、科学系统的城市建设知识和理论,提高城市经管水平。 四是大力宣扬绿色经济理念,建立绿色GDP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取消单纯以GDP作为社会发展指标并与效率、政绩挂钩的不负责任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适合中国国情条件的、以人为本的、综合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五是鉴于我国人多资源少、以及当前资源告急环境危机的现实,必须将资源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重要的基本国策,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环保,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国家环保工作体系,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即人口、资源和环境良循环的重要保证。同时,未雨绸缪,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力度,提出中国长远的能源资源解决方案。 六、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三农”问题不解决,9亿人的现代化解决不了,国家现代化只能是空谈。 七是积极支持、鼓励和推广国际通行的清洁生产方法,贯彻“三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提高我国的工业化的档次与水平。 八是培育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全民参与、所有人民从我做起,节约点滴资源、珍惜爱护环境,对一个只能用世界1/10的资源养活世界1/5人口的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九是要进一步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巨大的思想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舆论是现实中国最有效的民主形式,是国家智慧的集大成,是最强劲的社会生产力,也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推动器。 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民族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必须尽快现代化。21世纪不会再给任何民族在机遇面前举棋不定、犹豫磨蹭的机会了。绿色现代化,也许是历史给中华文明的最后一个历史机会。500年前的中国因封建专制、闭关锁国、墨守成规而与商品经济、资本培养、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进而开始没落走下坡路最后落得落后挨打,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今天,绿色现代化在向我们走来,历史再次向我们招手,我们不能再失去历史。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